從豐田“腳墊門”到“五福金牛”的“控訴”, 汽車腳墊在兩年之間“風生水起”,帶旺了整個汽車用品行業。同時瘋狂的假冒偽劣產品以“極具生命力”的姿態成為消費者、企業乃至行業的長期以來的心患。
1、 “畫皮”——假冒偽劣腳墊在市場的一般存在形式
假冒偽劣商品的存在是一個世界性的經濟現象?v觀汽車腳墊市場,假冒偽劣商品以假冒非劣質、劣質非假冒、假冒且劣質商品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1)假冒非劣質。這類商品在生產上偽造或者冒用產地、廠名、廠址,在質量認證上冒用名優標志商標,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的商品。這種商品具有侵權性質,因其成本上大大低于正品成本而獲得暴利。同時,由于價格低廉且有一定的使用價值,這類商品在低收入群體中往往具有較大的市場。這種商品的出現與消費者自身保護意識缺乏、識別能力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缺失關系極大。
。2)劣質非假冒。最簡單理解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處理品”冒充合格商品,雖然腳墊產品相對便宜,但消費者求廉心理、炫耀心理的存在而具有一定的市場。這種商品的出現與企業誠信缺失、消費者心存僥幸、政府監管不力關系密切。
。3)假冒且劣。這類商品是指在生產、質量認證、包裝上具有假冒性質且質量低劣的商品。這種腳墊不僅構成侵權而且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損害,同時這種商品制作低廉、幾乎不需花費多少成本而成為制假售假者的首選,它們的出現與政府監管不到位、處罰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
2、“畫皮”背后——假冒偽劣腳墊的危害性
從假冒偽劣腳墊的特質顯示,這是對企業誠信、對消費者理性、乃至對汽車用品行業規范的烤鴨。但事實上,假冒偽劣腳墊愈發猖狂,對誠信企業、消費者、行業危害極大。
首先,假冒偽劣產品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它成本低,冒用他人品牌商標擠占了正品的市場份額,讓企業淪入不公平競爭的惡性循環。特別是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庇護下風險機制也被歪曲,優而不勝,劣而不汰,人為地造成了“劣品驅逐良品”的現象。另外,假冒偽劣商品破壞了投資環境,影響了外地投資者和國外投資者的積極性。增加了社會交易成本。假冒偽劣商品大規模、廣范圍的出現、復雜的生存機制,使治理難度加大,政府打假治劣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密閉的車空間內,假冒偽劣腳墊很可能散發“毒素”,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
3、假冒偽劣屢禁不止 消費者的“支持”與制度的缺失
大多數消費者選購,盡管大部分都朝著購買正品的愿望出發,但市場上低廉的價格,近乎相同的商品是讓消費者選購底線崩潰的直接原因。其次,汽車腳墊因著產品特點,價格限制大,許多消費者遇到被侵權的情況都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維權。政府假治劣成本高、打假治劣具制度規范、實行統一不足也是假冒偽劣盛行的重要原因。
汽車腳墊行業假冒偽劣橫行,同時顯示了行業誠信制度缺失的重大問題。企業誠信的形成沒有制度約束,導致個別企業為追逐暴利生產假冒偽劣商品;也沒有企業誠信強制性實現的制度,沒有完整的制度保證,不僅導致假冒偽劣商品的出現,而且也不能保證地方政府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治理是誠信的,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庇護下“打假”往往變成了“假打”。
企業誠信是以誠信倫理道德為基礎的商業誠信,是經濟倫理誠信、經濟行為誠信、經濟制度誠信的結合。企業誠信制度的缺失表現為企業經濟制度誠信缺失和評判企業誠信的制度體系缺失。
反思
汽車腳墊行業的假冒偽劣現象只是中國消費品市場的一個縮影,企業夾在消費者與制度中間,責任重大。肩負“誠信生產”“宣傳整齊消費觀”“推動制度體系完善”等多重責任,“暴利”泯滅了商人的理性,打品牌不如撈一筆,但人性常在,市場依舊有“清泉”,許多商家通過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推廣創新,把抄襲別人的勁頭和時間放在創新上,用心想著如何把產品和服務做好,以創新式的產品發展應對假冒偽劣的卑劣者。這才是行業的未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