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嶺南實利重商文化影響的廣東商人,一向習慣單打獨干,但在有共同利益訴求時也開始抱團合作。
早在明清時代,他們就位列十大商幫之中。在現代社會,粵商幾乎成了財富的代名詞,他們" />
受嶺南實利重商文化影響的廣東商人,一向習慣單打獨干,但在有共同利益訴求時也開始抱團合作。
早在明清時代,他們就位列十大商幫之中。在現代社會,粵商幾乎成了財富的代名詞,他們具有天生的商人意識。
當廣東的抽油煙機、洗衣機、冰箱、錄音機、電視機、飲料、電子表、遮陽傘、彈簧秤、尼龍襪、柔姿紗、T恤衫等風靡中華大地的時候,當廣東人操著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昂首挺胸地游走于大街小巷時,電視劇中戴著墨鏡、說話廣東腔的廣東老板們已經悄悄進入湖北人的生活。
廣東人愛喝“頭啖湯”
“廣東人一向愛喝‘頭啖湯’,在一無所有的時候第一個出來開辟市場的往往都是廣東人。”
“廣東人一向愛喝‘頭啖湯’,在什么都沒有的時候第一個出來開辟市場的往往都是廣東人。”47歲的廣東增城人葉金源來漢已有25年,現任武漢溢龍汽車用品市場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也是湖北第一個賣汽車用品的人。
“1985年,我來武漢經營汽車用品,那時候整個街面上還沒有幾輛車。”回想起那個年代他不禁感嘆,“當時武漢還沒有人知道太陽膜是什么,光讓大家知道這個有什么用就花了好長的時間,更不要說其他的汽車裝飾用品了。”
當時的武漢,除了政府單位有少量汽車外,基本都是以公交和自行車為主。在這種情況下,葉金源帶著一萬多塊錢開始在武漢賣汽車用品。
“剛開始完全沒有生意,一連好幾個月都是這樣。”只初中畢業的葉金源沒什么營銷觀念,就請人每天徒步沿街推銷。就這樣,幾個月以后生意才開始好轉。
在當時打電話要到郵政局,發貨要打電報的年代,葉金源租了一套私人的民房,把他的汽車用品做到行業內的每個人都知曉。正是在那個年代,伴隨著沿海開放的先機,葉金源那一代粵商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開發了許多空白的市場。
1999年,他注冊了武漢第一家本土汽車用品品牌——小美人。11年后,他投資的廣東汽車用品商貿城將在武漢汽車用品市場聚集地帶——硚口區長豐大道開業。該汽車用品商貿城占地35畝,可容納500余家廠商進場。以汽車用品批發零售為主,配以汽車美容裝飾、汽車配件銷售、汽車文化、汽車金融等服務,將會是華中地區最大的汽車用品銷售物流配送基地。
“粵二代”說的一口武漢話
“他們這一代比起我們當然有許多優勢,受的教育多,在營銷方面有很多新想法。”
虎父無犬子。葉金源25歲的兒子葉任樺已是總投資超過1500萬元的廣東汽車用品商貿城的董事長。
對葉任樺來說,不管在哪個位置,他都一直想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2001年,我中專畢業后發現學院附近做文具生意銷量不錯,偷偷找媽媽借了三萬塊錢,在武漢一中正門對面開了家文具店。”他說,“那是我第一次做生意,經營情況還不錯,總是有賺的。”
看到兒子的經商天賦,父親葉金源很是賞識。當時,“小美人”汽車座套原為武漢行業第一品牌。但隨著五六家品牌入市競爭,其銷量下滑高達40%。葉金源將其召回扭轉困局。
被父親說服的葉任樺干起汽車用品來得心應手,他說:“從小父母就是做這個生意的,耳濡目染也學到很多。當然最開始進這個行業時,我就是每天跟著業務員跑業務,了解市場。”
葉金源這樣評價兒子:“他們這一代比起我們當然有許多優勢,受的教育多,在營銷方面有很多新想法。而且這么多年,他從小就在這樣的生意氛圍中,起點比較高。”
對葉金源來說,退休后他還是想回廣東。“雖然扎根武漢這么多年,但是家畢竟還是在廣東,親戚朋友也在那邊。所以退休后,我 應該還是會回廣東。”
而說得一口流利武漢話的葉任樺和父親相比,則更像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我的朋友家人都在武漢,也非常習慣這邊的生活,以后會和父母回廣東探親,但是還是以在漢的時間居多。”
粵商捕捉高鐵商機
“什么情況下,我們就做什么事。以前我們在湖北賣廣東貨,現在我們把湖北貨賣到廣東去。”
新一佳超市湖北總部,卓刀泉店五樓。在記者采訪期間,鐘如畫的辦公室一直人流不息。
“做零售業,就是非常辛苦和瑣碎。”今天3月到任的湖北新一佳的總經理鐘如畫,來自深圳,客家人。
“2006年我就來過湖北,那時候加入了湖北廣東商會,后來又先后去了湖南和成都,沒想到兜兜轉轉一圈之后又來到了湖北。”鐘如畫介紹。
但是今年,新一佳開始把湖北作為食品基地向周邊地區輻射。鐘如畫說:“現在每個星期我們超市發出去的湖北雞蛋就有十個車皮,其他農產品,木耳、蓮藕等也特別多。”
蓮藕什么季節才會粉?水質對蓮子有什么影響?談起湖北的土特產,鐘如畫了如指掌,“我做的是這一行,當然要對自己的產品十分清楚。今年我們在湖北的采購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總金額將達到3個億。”
對她來說,廣東商人最大的特點是適應能力很強。“什么情況下,我們就做什么事。以前我們在湖北賣廣東貨,現在我們把湖北貨賣到廣東去。”
一直以來,粵商盡管行事低調,仍然被認為是最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商人群體之一,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開放兼容、精明務實以及善于搶占先機。
“搶先一步,才能賺到錢。”對很多廣東商人來說都是這樣。曾景榮也是這樣,在高鐵開通后,借高鐵經濟的勢頭到武漢發展。
記者致電曾景榮時,正值周末,但他仍然在忙碌。作為廣東佛奧集團旗下武漢盈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他一個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武漢,其他時間多在廣東佛山。
“去年12月,光谷的一塊土地我們中標了,所以才過來發展,也是集團第一次來漢投資。”曾景榮介紹,1992年他第一次來武漢,真正對武漢有所了解是在這次擔任執行董事以后,高鐵開通后,曾景榮發現不少廣東的朋友都有來武漢看一看的意向,更多的人是想在武漢發現商機。
“我有關注到對于高鐵的開通,廣東人要更敏感一些。借這個機會過來的人很多。”曾景榮表示,廣東在進行產業轉移,很多產業即將轉移到中部來,“我認為這是一個來湖北的好契機。”
廣東是“新店” 湖北成“新廠”
改革開放后粵商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改革開放后,粵商涉足各個領域,“家家辦工廠,人人當老板”,“廣東制造”充斥了大江南北的市場。
“曾做過一個統計,以武漢為中心畫一個半徑500公里的圓,圈內的人口竟然高達3.6億。這樣大的密度在全世界也難覓其二,其中的市場該有多大!”湖北廣東商會會長肖鎧旋說,“正因為華中地區商機無限,所以我們才會選擇湖北。廣東企業都看好湖北投資環境,不少廣東的大項目都落戶在湖北。”
據資料顯示,目前廣東在漢投資項目已多達2500多個,投資額達1500多億元,有600多家廣東企業設有駐漢機構。
5月27日,中部最大“2.5產業聚集園區”項目落戶武漢黃陂。“三五年內我們將完成開發建設、招商運營,整體運營后園區產值將達2000億元以上,稅收每年超過100億元。”投資方金馬凱旋集團董事長肖鎧旋表示,該集團將攜130億,傾力打造囊括生產研發、貿易物流及生產服務的綜合性貿易園區,規劃建設面積近300萬平方米。
不久前,東莞八大支柱產業之一的家具業整體入駐漢口北,建立東莞產品內銷商貿物流基地。這個總投資52億元的項目,意在搶占中部地區年消費300億的家具市場,培養300家產值過億的家具企業,打造300萬方超大規模集諸多優勢為一體的家具產業集群。此外,建材以及農產品項目也在今年上半年陸續落戶。
廣東產業向湖北轉移,這與改革開放后粵商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改革開放后,粵商涉足各個領域,“家家辦工廠,人人當老板”,“廣東制造”充斥了大江南北的市場,“工廠主”也成為粵商的代名詞。
正如目前廣東省政府為支持“廣貨北上”,正在武漢推動建造占地上千畝的廣東商貿城。商貿城設立廣州、深圳、東莞、江門等各地分館,成為集中展示、銷售廣東各類商品的超級大市場。據湖北廣東商會領導介紹,廣東省將由政府部門出面在當地招商,并給予專門扶持政策,以搶占湖北及中部的內需市場。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兩地關系的進一步緊密,隨著更多的廣東商人走進湖北,他們身上濃烈的地域色彩將逐漸消散。此前港澳的“前店后廠”經濟發展模式將因此發生新的地域轉移,形成新的“前店后廠”,廣東成為“新店”,湖北成為“新廠”。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