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江蘇車友來說,冬天不好熬。除了要應付低溫、大雪帶來的不便,還要早晚提防著不期而至的大霧。更要命的是,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霧霾天也越來越多,霧和霾這對朦朧的“兄弟”釀成了不少交通慘劇。
那么,霧霾天行車究竟有哪些技巧和竅門呢?聽聽老司機們支招。
放慢車速,保持車距
據統計,霧霾天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要高出幾倍,其中出現最多的交通事故是追尾。
有著20多年駕齡的老司機王師傅每次薄霧中出長途都會緊跟在大車后面,因為大車司機對道路熟悉,駕駛經驗豐富,后車只需要跟著就可以了。但王師傅也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被車速與可視距離蒙蔽,在霧中應盡量低速行駛。
當能見度在30米以內時,時速應控制在20公里以下;一般視距10米左右時,時速控制在5公里以下;當濃霧能見度減至5米以內時,應及時靠邊選擇安全地點停車,并打開小燈、尾燈和示寬燈,待濃霧散后再繼續行駛。
巧用燈光,勤按喇叭
新手小劉開著新車剛出4S店便“騎”上路牙。不是小劉不小心,其實是他誤開了遠光燈,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見。專家提示,霧天行車不能使用遠光燈,因為遠光燈射出的光線容易被霧氣反射,從而形成一道白色的霧墻,害己害人。
[分頁]在霧霾天,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他車輛的作用。當聽到其他車的喇叭聲時,應當立刻鳴笛回應,提示出自己的行車位置。兩車交會時應按喇叭提醒對面車輛注意,同時關閉防霧燈,以免給對方造成眩目感。不過,在市區內要慎用喇叭,特別是夜間行駛時應避免長按,以免噪音擾民。
清醒+清潔
某汽車網站主編趙老師經常駕車出差。有一次從安徽返回時,高速公路上起了薄霧,昏昏欲睡的老趙預感情況不妙,便找了個岔路,幾經輾轉,開進了一條農村小道靠邊停車,呼呼大睡。一覺醒來,頭腦清醒、視線清晰的老趙平平安安回了家。
老趙的做法值得提倡,在大霧天更不應疲勞駕駛,特別是在長途跋涉時,量力而行、聚精會神是保持安全的先決條件。
同時,車燈和擋風玻璃應保持清潔。遇到大霧時,可以考慮使用雨刷,刷去凝結在前風擋上的水汽。使用空調的除霧擋,可以快速除去車內玻璃上的薄霧;將車窗打開一條縫,使車內外空氣流通,溫度保持一致,可避免風擋玻璃內凝結霧氣;在風擋上涂一些甘油、酒精、鹽水或洗潔精,都可以在短時間內保持風擋不結霧;如果想用手擦去風擋上的霧氣,需停車后擦拭,切忌邊走邊擦。
細節決定命運
在霧霾天駕駛時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借助,這些細節往往可以決定命運:在大霧中,可以盡量利用殘存的視距,盯住路中的分道線行駛,以免撞上周邊的路牙、護欄和排水溝。當行駛在鄉間公路時,可以用兩邊的樹木來確認位置。但一定注意不要壓線行駛,否則對向會車將很危險。
路邊臨時停車后,所有人都應從右側下車,離開公路盡量遠一些,千萬不能坐在車上。如果是停在高速公路的緊急停車港灣,人最好能翻過護欄,到路基外面等候。遇到突發故障停車檢修時,可在車前后50米處擺放警示牌,提醒別的車輛注意。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