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內飾,為人民服務
不管怎么說,“先富起來的”終歸只是“一部分人”,還有很大“另外一部分人”都還負擔不起昂貴的全真皮和胡桃木內飾,而塑料制品的價位比起他們來說就要“親民”得多了——看看漫天飛舞的塑料袋就能知道。經過多年的發展,塑料在汽車內飾用料中所占比例已經增加到60%以上。這其中就包括儀表盤、車門內板、方向盤和座椅的部分零件等等。大面積運用塑料材質其實也有助于統一加工零件,簡化汽車的制造工藝——無須又是加工木頭,又是“剝皮”,這樣節約了成本,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實惠的價格。
而且,塑料材質不僅僅在價格方便占有優勢。從最近各個媒體對交通事故的報道也不難看出,如今的交通事故上升的速度跟物價不相上下。在發生事故時最容易直接和乘客接觸的就是車內的部件——臉有可能“吻”到方向盤,還有可能跟中控臺面板“親密接觸”;膝蓋雖說比較“硬實”,但是萬一頂碎了車里的內飾,有可能被裂開的棱角扎傷。這也就是我們在過刊中曾經提到的“二次碰撞”。所以,內飾零件不僅需要舒適美觀,更應該能保護乘客安全。
而且,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財力把車永遠停在車庫里,大部分汽車常年暴露在室外。內飾零件要禁受暴曬、酷暑和嚴冬而經久耐用。這種要求,堪稱“苛刻”。不過,現在的塑料內飾正是一個能滿足這些要求的平價解決方案。
“減肥”不要“體質弱”
民間有句話叫“身大力不虧”,似乎強壯總是和“塊頭”密不可分的。而一談到“減肥”,大家腦海里往往浮現出來的是那些有毅力“辟谷”,以“弱不禁風”為終極目標的姑娘。在賽車界卻存在一種材料,重量輕,能充分為賽車“減肥”;出色的“身材”下卻有著“肌肉男”的力量,這就是“碳纖維”。
可惜,碳纖維尚未達到量產水平,往往只在高端品牌或者賽車上小規模出現——一個碳纖維發動機蓋動輒就要幾萬塊錢。因此,它目前還只能停留在有“錢人的玩具”這個階段,而普通車友短期恐怕也只好看著標價后面數不過來的“零”默默“流淚”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