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揭示,生物種內之間的競爭遠遠高于生物種族之間的競爭,也就是說內部矛盾實際上要大于外部矛盾。其實不僅僅是自然界,汽車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這個" />
本次我們選擇了官方價格為7.38萬元的長安CX30 1.6 MT時尚型,和價格與之基本持平的騰翼C30 1.5 手動精英型(7.19萬元)。兩款車型都是今年剛剛上市的新車型,目前基本上都沒有什么優惠,但CX30現在可以享受3000元節能補貼。
● 外觀對比:CX30活潑亮麗 C30中庸家用
左圖為長安CX30 右圖為騰翼C30
同樣是主打實用,但兩款自主緊湊型車在外形風格上就已經開始分道揚鑣了,CX30的前臉輪廓與之前長安推出的志翔幾乎相同,極高的相似度顯然不值得太多表揚,只是粗壯的進氣格柵和熏黑大燈還是流露出一些時尚的氣息;C30外觀設計上流露出一些日系特色,前臉的線條圓滑飽滿,細節處理上沒什么特別出彩的地方,主要顯現出平和、安定的外觀感受,儼然一派家用車風格。
如上圖所示,車身外觀尺寸沒有表現出二者較大的差異,CX30主要在外觀寬度上比C30寬了100mm。而在決定空間的軸距方面,CX30數值上又扳回一城,它的尺寸達到了主流的2650mm,要比C30長了40mm。
左圖為CX30大燈 右圖為C30大燈
以我比較年輕的審美眼光來看,我更愿意選擇左面的大燈樣式,熏黑的大燈底色像是女人的煙熏妝(某些男人也是)一樣,尤其顯得前臉炯炯有神,而且大燈雖然不是氙燈,但卻使用了透鏡,細節效果更是迷人。相對而言,C30的大燈樣式就沒太多心意而已,更加簡單務實,沒有太多花哨。
左圖為CX30側面,右圖為C30側面
從側面看上去,CX30完全可以理解成為兩廂版的志翔,從A柱到B柱的曲線、腰線甚至連輪轂的造型和輪胎的尺寸都與志翔完全相同;C30側面的線條有一點小小的驚喜,鋒利的腰線融合起刻意突起的尾部翼子板,看起來頗有些運動車型的錯覺,這與前臉給人的感覺不盡相同。
左圖為CX30尾部 右圖為C30尾部
CX30的尾燈設計有點兩廂?怂沟“味道”,尾部造型緊湊而精致,黑色的下護板同時襯托出尾部的立體空間感,也更夾雜了一絲運動感;C30從尾部看起來更加英氣,一雙橫眉(尾燈)使整體的視覺中心更加偏上,給人車身更高、更厚重的感覺。
左圖為CX30鋁合金輪轂 右圖為C30鋁合金輪轂
畢竟由于價格所限,兩款車型全系均沒有標配鋁合金輪轂,CX30除最低配外,全系均搭配的相同樣式的車輪。說實話,這款車輪屬于那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樣式,實在難以找出值得表揚的地方;C30八輪輻的鋁合金車輪造型感覺稍好,特意在輪輻上勾勒的流線線條,使得它看起來不再那么呆板,可惜遠處看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
[分頁] 內飾:同樣是家用風格曾經有人問我,什么是屬于家用的內飾風格?我給的解釋是:溫和的內飾顏色格調是首當其中的,因為大量的純黑色或者紅色都會對眼部形成比較大的刺激,所以這絕對不是家庭用戶的首選;其次,中控布局與按鍵設計一定不能太多、太復雜,類似于撥片換擋的操作模式,雖然使用方便,但和家庭用車沒什么太大的聯系。今天介紹的這兩款車型在內飾方面,恰恰正是符合家用風格的。
長安CX30
長安CX30中控臺細節展示
如上所述,兩款車型在這兩點做的都堪稱自主品牌的佼佼者,長安CX30深灰黑色的顏色搭配有些大眾車型的味道,簡潔的儀表盤樣式雖然普通,但基本的功能一覽無余。中控臺的旋鈕同樣是“傻瓜”式設計,上手難度低,易于快捷操作。
長城騰翼C30
圖為低配版騰翼C30中控細節展示
騰翼C30秉承了長城系列越發進步的做工(這一點編輯真不是故作姿態,尤其是長城轎車系列更加突出),設計布局上也有所革新。首先是中控臺的區域劃分有所不同,駕駛區域和非駕駛區域分隔明顯。其次是銀色的內飾板被大量使用,儀表盤并搭配以鍍鉻裝飾圈,很經典也很耐看,應該對年齡偏大的消費者更有殺傷力。
座椅對比
左圖為長安CX30 右圖為騰翼C30
CX30采用織物纖維的座椅,看起來厚重結實,不存在單薄、廉價的感覺,可距離包裹性和支撐性似乎也相去甚遠;精英版的C30座椅采用了真皮包裹,前排坐墊的長度適中,坐起來也還算舒適,只是與CX30一樣,坐墊靠背有些過于平直,包裹性與支持性都較為一般,與運動更是毫無半點瓜葛。
● 內部空間:CX30更加靈活 C30行李箱更加實用
對于緊湊車型來講,乘坐空間才是勝負的關鍵,這也是潛在消費者購車時最看重的地方。在這方面,兩款自主品牌車型與合資品牌車型差距不算太大。得益于CX30兩廂車的設計,它的后排空間更為靈活,而C30 510L的行李箱容積也是其一大亮點。
長安CX30內部乘坐空間展示
后排頭部與腿部對于175cm的編輯都還不錯
身高175cm的編輯調整好坐姿后,在腿部舒適的前提下,前排還有一拳的頭部空間。而保持前排座椅不變,同樣的編輯可以獲得不到一拳的后排頭部空間,和超過一拳的腿部空間,這個成績在同級中是比較不錯的,和某些德系車比起來,壓抑感小了很多。
騰翼C30內部乘坐空間展示
身高180cm的編輯坐在C30前排不會感到任何的壓抑感,頭部尚有多半拳的富裕,可當同樣的編輯坐在后排時,頭部卻已經貼在了車頂,幸好腿部空間還算不錯,并且座椅中間是平坦的,可以讓坐在中間的乘客更加從容。
左圖為CX30行李箱展示 右圖為C30行李箱展示
兩廂車型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掀背來擴展空間(少部分三廂車型也可以),掀背的設計提升了空間的靈活度,并且CX30的后排座椅可以4/6分折,靈活性是C30無法企及的。當然C30也有自己的優勢,510L的容積在這個級別可以排在中上等了,而且如果需要,后排座椅同樣可以4/6分折。
[分頁] 配置方面:騰翼C30舒適性配置更佳目前自主品牌在外觀和制作工藝上和國外品牌存在較大差異,是個比較客觀的事實,不過目前自主品牌在配置上和同價位的合資品牌差異已經很小,甚至某些舒適性上的配置已經超越合資品牌。今天介紹的這兩款車型都屬于同價位中配置較為優秀的,安全和舒適性配置整體十分突出。
安全配置:
兩款車型在安全氣囊方面都沒有缺席
長安CX30和騰翼C30安全配置對比 | ||
車型 | 長安CX30 | 騰翼C30 |
駕/副駛座安全氣囊 | ● | ● |
前/后排側氣囊: | ● | ● |
安全帶未系提示: | ● | ● |
發動機電子防盜: | ● | ● |
車內中控鎖: | ● | ● |
遙控鑰匙: | ● | ● |
ABS防抱死: | ● | ● |
制動力分配 (EBD/CBC等): |
● | ● |
制表:汽車點評網 |
隨著人們對安全水平的重視,自主品牌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現,也不再像以往那樣疏忽,雙氣囊、ABS、EBD等主流的配置都全數亮相,當然這個價位ESP就不要再奢望了。如果非要在二者安全方面找一點區別,就是長安CX30使用了195mm寬的車輪,而C30采用了185mm寬的車輪,這理論上會造成二者剎車和加速性能的一些差異。
以下是長安CX30較騰翼C30所沒有的:
天窗的好處已經不用多冗述了,只有擁有了它,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它帶來的愜意享受。如今國家法律已經不再容許私自加裝天窗了,所以喜歡享受生活的朋友,一定要在選擇車型時格外考慮清楚。
不到8萬的價格,在國內市場可選擇的合資車少之又少,能有自動空調與座椅加熱這種舒適性配置簡直就是癡心妄想,C30(高配)卻做到了這點。自動空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控制車內溫度,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節約燃油,更主要的是它省去了頻繁操作的煩惱。座椅加熱對于寒冷的冬天來說非常實用,特別是配備真皮座椅的車型,使用它會避免座椅被凍僵硬的尷尬。
可折疊的后視鏡其實是在普通后視鏡里面加了一個馬達和操縱機制,實際操作中只需要停車時按下按鈕就可將后視鏡折疊。不要覺得這項配置很“雞肋”,在一些老舊小區,或者停車位緊張的地方,還是有一定實際意義的,它可以節省寶貴的空間,避免后視鏡被剮蹭。
● 動力方面:參數上難分伯仲
長安CX30 1.6L自然吸氣發動機
長安CX30的這款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78kW,最大扭矩151Nm,參數上沒有什么優勢,好在它搭配的是一款手動變速器,燃油經濟性應該有一定保證。
騰翼C30 1.5L自然吸氣發動機
騰翼C301.5L發動機最大功率77kw(6000rpm),最大扭矩138Nm(4200rpm),參數上看它和CX30 1.6L發動機差別不大,實際上這款發動機之前就被應用其它小型車中。經過本站專業測試,0-100km/h加速的最好成績為13.4秒,對于排量來說,發揮正常,況且對于一款家用車來說,不必要再苛刻什么了。
兩款車型均為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
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組合形式并沒有出乎意料,印象中這個價位還沒有車型開獨立懸掛的先河。扭力梁式后懸掛本身具有的承載能力強、節約后排空間的優點使其更適宜家用車型使用。
編輯點評:
原本應該選擇三廂的CX30和騰翼C30對比,不過由于現實原因,本篇文章最終采用了與其除了外觀外,差別不是很大的兩廂車型。如果你購車的用途主要是家用,那么強烈建議您選擇騰翼C30,它的配置無疑更有吸引力,而對于那些資金不寬裕的年輕朋友來說,時尚靚麗的長安CX30也許更適合你。所謂物競天擇,只有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前提下,我們才可能提高自身的汽車工業,才能拿出更完善更優秀的車型和國外大品牌車型競爭。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