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射在雄奇的大漠上,蒼茫一片,只剩下思緒在筆直的公路上疾馳。
啟程,從南往北,從北往南,我們要尋找生命的贊歌、人性的光輝、善良的溫存。
這是收獲而絢爛的季節,
塔里木河旁邊千年不朽的胡楊林,抖落感動萬千!
見證這一路超越心靈的旅行,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手記】
在沙漠里行走,每隔幾公里,還會看到一個水泵房。因為沙漠中極其缺水,那些沙生植物在自然的條件下根本無法成活,因此必須采用滴灌技術給植物供水。
而水是用水泵從地下抽出來的,據說這是咸水,可以灌溉但不能供人食用。每個水泵房都有一個人值守,這些值班人每日要沿線檢查管線的情況,負責維護、更換等工作。
他們與星星做伴,和沙丘為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看到我們的車隊經過,一位大約四十歲的工作人員站在路邊駐足張望。當我們向他揮手致意,他熱情地給予回應,揮舞著雙臂,臉上帶著一絲難掩的興奮。
此時,路邊一句醒目的標語映入我們的眼簾———“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也許是對工作在這里的人們最真實的寫照,對我們這些遠來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關于人生、關于生命的提醒?
>>穿越塔克拉瑪干 荒漠中的心靈之旅
廣袤而富饒的新疆,一直被世人視為是中國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勝地之一。而作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長久以來更是以其神秘、獨特的氣息讓眾多探險家魂牽夢縈。10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探險旅游愛好者齊聚新疆烏魯木齊,拉開了“千車萬人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活動的序幕。
出發之前,沒有人知道這是一段什么樣的旅程。但接下來的幾天,注定成為我們生命中刻骨銘心的記憶。
線路進程
烏魯木齊———庫爾勒———塔中———且末———若羌———尉犁———庫爾勒———烏魯木齊
【博斯騰湖 沙漠中的江南水鄉】
自駕行程:烏魯木齊———經過達坂城———博斯騰湖區———庫爾勒市
浩浩蕩蕩的車隊一路向南。出了烏魯木齊六七十公里左右,我們發現道路兩旁有無數個大型的風車,仿佛在向客人們招手致意。當地人說,這就是達坂城的風力發電站,這里是著名的風區,風車陣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年風能蘊藏量達到了250億千瓦小時,為新疆人民源源不斷地送去電源。車子繼續行駛,窗外是大片遼闊而荒蕪的戈壁。幾個小時后,我們進入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來到了博斯騰湖區。
博斯騰湖與雪山、湖光、綠洲、沙漠、奇禽、異獸同生共榮,互相映襯,組成了豐富多彩的風景畫卷。此前我曾在寧夏參觀過當地的沙湖景區,博斯騰湖與沙湖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茫茫沙漠中的內陸湖泊。不過比起沙湖,博斯騰湖水域更加遼闊,更顯大氣,這里處處煙波浩淼,河道蜿蜒,蘆葦叢生,荷花草怒放,禽鳴魚躍,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色。在湖邊,不少驢友還發現了打漁狩獵的漁民,漁船停泊在岸邊,大人們乘小船在湖面上打漁,孩子們則在岸邊嬉戲打鬧,一切都是那么恬靜祥和。
晚上8點左右,我們終于到達了此次行程的第一站庫爾勒市。進入市區,大家無不贊嘆這里的繁華與干凈。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市雕塑和綠化設施隨處可見,各種高檔的酒店、購物中心和娛樂場所也比比皆是,走在街頭,會有一種身處沿海大城市的感覺。
晚上11點,大家來到孔雀河畔以及夜市游覽,依然燈火通明,游人如鯽。大批的市民在孔雀河旁邊的廣場上跳舞健身,十分熱鬧。一位驢友贊嘆道,“我以前以為新疆除了烏魯木齊以外,其他都是荒涼無比的地區,看來我錯了,庫爾勒的美麗、整潔與繁華實在超出我的想象。”
提醒:這里與北京時間有兩時區的時差,人們一般早上10時上班,晚上零點以后才休息。
【胡楊林 染上明艷的金黃色】
自駕行程:庫爾勒———塔克拉瑪干沙漠———胡楊林
從庫爾勒到塔中,又是一個漫長的旅程。車子往南行駛兩個小時,我們就進入了塔克拉瑪干沙漠。車隊沿著筆直的沙漠公路前行,周圍看不到人煙,放眼望去,全是白茫茫的沙丘,沒有盡頭。偶爾會看到一些蘆葦生長在沙丘上,據說它們具有固定土壤的作用。每隔幾公里,還會看到一個水泵房。因為沙漠中極其缺水,那些沙生植物在自然的條件下根本無法成活,因此必須采用滴灌技術給植物供水。而水是用水泵從地下抽出來的,據說這是咸水,可以灌溉但不能供人食用。
每個水泵房都有一個人值守,這些值班人每日要沿線檢查管線的情況,負責維護、更換等工作,他們與星星作伴,和沙丘為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看到我們的車隊經過,一位四十多歲的工作人員站在路邊駐足張望。當我們向他揮手致意,他熱情地給予回應,揮舞著雙臂,臉上帶著一絲難掩的興奮。此時,路邊一句醒目的標語映入我們的眼簾———“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正是對工作在這里的人們最真實的寫照。
行至中午,我們發現窗外風景的色彩逐漸變得豐富起來,原來我們已經闖進了胡楊林的腹地。胡楊是一種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植物,對它最常見的形容是“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一棵棵造型獨特的胡楊分布在道路兩旁,或挺拔佇立,或橫臥在地上,或攔腰折斷,顯得那樣剛勁與蒼涼。10月份的胡楊葉子逐漸轉黃,一些大株的胡楊頂部甚至染上了金黃色,明艷無比,甚是好看。
提醒:到胡楊林里游覽,去之前一定要做足防蚊措施,可以涂上防蚊水,或風油精之類的藥油,女士最好用紗巾將臉整個遮住。
【塔中 迷戀上沙漠的星空】
自駕行程:塔里木盆地中心——塔中油田的晚會
車子駛入塔里木盆地的中心,眾多煉油管道以及油罐塔出現在不遠處的沙丘上,使得荒涼的沙漠逐漸有了生氣。夕陽的照射下,銀灰色的油罐塔與金黃色的沙丘交相輝映,讓我們頓時抖落了長途奔襲的疲倦與困乏。身著紅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就像一團團火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沙丘上,看到我們的車隊到來,他們興奮地圍攏過來。晚上,這片沙漠上舉行“沙漠搖滾之夜”的演出,驢友們將要和石油工人們一起盡情狂歡。
夜深了,喧鬧的人們逐漸散去,一切又都恢復了平靜。沙漠上扎起了上百個帳篷,甚是壯觀,驢友們今晚就在這里過夜。沙漠的晝夜溫差極大,中午時分,大家還都熱得冒汗,必須穿短袖衣服,而到了晚上,氣溫驟然降到了10℃以下,冷風嗖嗖,讓人直想念家里溫暖的被窩。想念歸想念,休息時間到了,大家還是得乖乖地鉆進睡袋里,和其他數名驢友一起共進夢鄉。
不過倒霉的是,我睡覺的位置正對帳篷的門口,門口的擋風布有一條縫隙,怎么樣都關不上,于是冷風就這樣無孔不入地吹進來,冷得我直哆嗦。加上帳篷內鼾聲如雷,實在難以入睡,我便獨自一人爬出了帳篷。到了外面才赫然發現,沙漠的夜晚是如此美麗。浩瀚繁多的星星布滿了夜空,每一顆都清晰可見,不時還有流星劃過,讓人頓時覺得興味盎然,倦意全無。躺在沙丘上數星星,以沙丘為床,以星空為被,不失為一個愜意的晚上。
提醒:在沙漠里除了看星星,還可以早起看日出。這里因為地勢平坦,很容易就可以觀賞到日出的情形,秋天時節日出出現在早上8點鐘前后。不過拍攝照片時一定要注意,相機切不可掉到地上,沙漠的沙子極細,會無孔不入地滲入到相機內部。和沙丘“親密接觸”過的相機,大多數都要報廢。
【且末 萬人跳起“麥西來甫”】
自駕行程:塔中——扎滾魯克古墓群——且末
且末被譽為“天邊小城”,即便在新疆,它也被視為最邊遠的地區之一。這個南疆小城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沒有被外界所熟知,不過也正因為沒有進行大規模開發,其原始獨特的民族風情得以保存下來。
扎滾魯克古墓群是且末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驢友們參觀了其中一個古墓。該古墓上限年代距今約3000年,下限年代至魏晉。墓葬形制主要以豎穴土坑墓、長方形棚架墓和單墓道長方形堅穴棚架墓為主。在透明的有機玻璃下,大家清晰地看到古墓中的干尸,他們的骨骼保存得相當完整。古墓清晰地反映出扎滾魯克人普遍隨葬實用器物、彩色繪面、蒙面、金箔和面糊封口、羊毛塞鼻等埋葬風俗以及生前流行手臂刺青、男女留辮、好戴帽、毛布包腳、蹬皮靴或氈靴、穿袍裙或皮衣皮褲、戴項鏈、佩木腰牌和發飾串珠等生活習俗。
10月3日下午,走進這座小城的驢友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上萬名群眾走上了街頭,跳起了維吾爾族的舞蹈“麥西來甫”,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民間樂隊在卡龍琴的引奏和大小手鼓的擊奏下,奏起悠揚舒緩的樂曲。小朋友們舉起鮮花,整齊劃一地揮舞致意,大人們則翩翩起舞,還紛紛邀請客人們加入舞蹈的行列。
一些驢友原本十分害羞,不敢起舞,但看到當地群眾如此熱情,他們都大膽地扭起了身體,跳起了歡快的舞步。一位女驢友甚至吸引了眾多維族男青年與老年人與她一起共舞。一些原本只是圍觀的人們也受到了感染,紛紛加入到舞蹈的行列,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剛剛學會走路的兒童。不論男女老少,不管遠方的客人還是且末的居民,全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
提醒:如果新疆人邀請你跳舞,千萬不能拒絕,因為這在他們看來是不禮貌的事情。跳“麥西來甫”,男性的主要動作時是拍打胸膛,女性則要不停擺動脖子,據說這是反映男士向女士求婚的過程發展而來的。
【若羌 到紅棗莊園品鮮棗】
自駕行程:且末———若羌
距離烏魯木齊近900公里的若羌,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浙江省那么大,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縣。不過這里最出名的,還是隨處可見的紅棗,有新疆俗語曰“和靜的蘋果哈密的瓜,若羌的紅棗庫爾勒的梨”,因此若羌紅棗的品質可見一斑。
紅棗已經成為這里的支柱性經濟作物,種植紅棗也使得人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們來到一個“有機標準化棗園”進行參觀,莊園主告訴我們,若羌的土壤和日照條件十分適宜種植紅棗,他十年前定植了十幾畝紅棗,三年前進入了盛果期,如今年收入達到近二十萬元。隨著種植的技術不斷改進,這里紅棗的種類也來越多,有大白鈴棗、梨棗、雪棗,顏色、大小不一,不過都一樣味美可口。更為難得的是,憑借觀賞棗的優勢,一些莊園還搞起了旅游業,紅紅火火。
TIPS:一些種植戶還種起了觀賞棗,這些棗體積碩大,有的像茶壺、有的像動物,還有的像人臉,十分有趣。不過這些棗卻不適宜食用,只具備觀賞價值。
【尉犁 羅布村百歲老人的獅子舞】
自駕行程:若羌——— 尉犁——— 羅布人村
在南疆的羅布泊地區,生活著一些以打魚為生的土著居民,被稱為“羅布人”。千百年來他們與世隔絕,在沙漠中的海子邊打魚狩獵、種莊稼,保持著原始的風俗習慣,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神秘色彩。10月5日,我們來到了位于尉犁縣城西南35公里處的羅布人村寨,探訪沙漠中“最后的羅布人”。
在羅布人村寨里,人們可同時看到四樣有趣的人和物,那就是羅布人、海子、胡楊和沙漠。游客們在這里可以涉河水,穿森林,騎駱駝,觀沙海;可以狩獵、滑沙,乘舟捕魚,聽羅布人演唱民歌,圍著篝火觀看羅布舞蹈,睡茅屋,領略古老的羅布民族風情,享受回歸大自然的樂趣。
為了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村寨里的羅布人載歌載舞,相當熱情。6位羅布人踏著納格拉鼓的節奏,手舞足蹈地向我們走來。其中還有一位留著花白胡子的羅布老人和稚氣未脫的兒童。據說這就是古老的獅子舞。他們的舞蹈動作中既有仿雄獅威風凜凜的手、眼、身、法、步,又有撲、爪、騰、挪、躍等驅邪捕食形態,把獸中之王的一招一式表現得惟妙惟肖。舞者的面部表情還十分豐富,那位老人甚至會模仿獅子呲牙咧嘴并發出獅吼聲,十分有趣。據介紹,這頭“老獅子”已經90多歲高齡,他是獅子舞傳人,正是他的傳授,才使得這種古老的舞蹈得以傳承下來。如今他每天都要在村子里跳獅子舞,身體十分硬朗,動作還十分敏捷。
當然,跳獅子舞也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一大原因。看到這些身體矍鑠的百歲老人,大家紛紛上前合影留念,老人們來者不拒,相當和藹。有的老人甚至當場引吭高歌,以表達快樂的心情,讓大家嘆為觀止。
提醒:羅布人村寨被國際自然醫學界認定為全世界第四個長壽區,這里的百歲壽星比比皆是,他們鶴發童顏,耳聰目明,不過卻從不吃水果蔬菜,據說他們的健康奇跡完全得益于天賜大漠神物——羅布麻茶,常年累月用羅布麻葉、花泡茶飲用,起到了調節血壓、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購買羅布麻茶要到尉犁縣城的農貿市場,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一包。
胡楊林里上演“人蚊大戰”
地點:胡楊林地
一進胡楊木,一些驢友相當興奮,紛紛來到胡楊旁拍照,不一 會兒卻全都大聲尖叫起來——成片野蚊子蜂擁而至,肆意叮咬著她們的皮膚。一場“人蚊大戰”就這樣轟轟烈烈地上演了,成千上萬只蚊子肆無忌憚地撲過來,向人們裸露的一切部位發起“猛攻”,只要伸手隨便一拍,都可以打死十來只蚊子。這些蚊子體型比一般的蚊子要大許多,呈淡綠色,據說胡楊林里的濕地是它們的溫床,其繁殖和生存的能力極強。面對這群兇悍的“敵人”,大家再無招架之力,只得“落荒而逃”。回到車上,大家紛紛清點身上被蚊子叮咬的包。一位身著短袖T恤的女驢友以臉上12個包、雙臂30個包成為“蚊子最愛驢友”。
油田工人三年來最快樂的一晚
地點:塔中油田
在塔中油田的晚上,夜晚九點,沙漠的天空才逐漸暗淡下來,搖滾晚會在夜色中拉開了帷幕。一首首經典的搖滾歌曲點燃了人們的激情,在樂手的演奏和吶喊聲中,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們手持著五顏六色的熒光棒翩翩起舞,共同高歌。一位二十出頭的石油工人告訴我,他來塔中油田已經三年了,三年來,沒有看過電視、沒有聽過流行曲、沒有一切娛樂節目,這是塔中油田三年來最熱鬧的一天,也是他最開心的一天。
要致富,寫稿不如種紅棗
地點:若羌
看到若羌農民們的生活這樣美好,一位隨行的記者當場詩興大發,即興賦詩一首:“人人都說新疆好,來到若羌才知道。若想發財快致富,寫稿不如種紅棗。”話音剛落,一位維族大媽就當即邀請他留下來,表示將把女兒許配給他,還要給他一個紅棗園。不過這時他卻害羞了,連連說“開玩笑、開玩笑”,大家一起圍住他,紛紛表示“不能讓他走”,嚇得這位仁兄撒腿就跑。
【攻略】
美食:新疆的飲食是清真風味,著名的美食和小吃有烤全羊、大盤雞、羊肉串、羊羔肉、香囊、拌面等等。對于廣東人來說,長期食用燒烤類型的食物可能會有些不適應,可以喝一些王老吉涼茶以“降火”,灌裝王老吉在烏魯木齊、庫爾勒等大城市可以買到。在新疆不可不嘗的還有老酸奶,這種酸奶比一般的酸奶要酸,不過蘸上香囊一起吃味道相當美味,還可以增進食欲。
交通:廣州及深圳每天有多個航班飛往烏魯木齊。在烏魯木齊可以選擇乘坐客運車或火車前往庫爾勒,南疆各縣城之間有客運車往來。不過,每個縣城之間幾乎都相距500公里。
住宿:烏魯木齊和庫爾勒是大城市,從經濟型旅館到五星級大酒店都有。且末、若羌等縣城住宿條件要差許多,酒店訂不到房的時候要住招待所。也可以選擇住在當地居民家中,必須提前聯系。另外,前往沙漠旅游,一定要帶上足夠的帳篷和睡袋,以備需在沙漠過夜的不時之需。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