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神農架景區,游客與金絲猴親密接觸
5000年前,炎帝神農在這里搭架采藥、遍嘗百草;60年前,這里還曾是匪患虎狼之所、探險獵奇之地;50年前,六千筑路大軍踏破洪荒勇敢進軍,之后,隆隆的伐木聲打破了這塊蒼莽綠原億萬年的寂靜。10年前,以綠色經濟為主導的二次大開發,神農架確立了生態旅游的發展方向。
十一期間,記者來到神農架采訪,這里的神秘神奇與絕美景致,吸引了八方來客。
新特點
自駕游猛增換乘壓力大
朝發武當山,午至神農架。10月3日上午,記者一行結束武當山的采訪,沿著209國道武神生態旅游公路向神農架進發,新修的瀝青公路全線刷黑,盤山道路雖然曲折蜿蜒,但比以往相比還是拉直了不少,除了神農架椿樹埡地段以外,基本上實現了全線通車。
道路邊是延綿不斷峻峭聳立的群山,蔥蘢碧翠,深谷中時有溪流相伴,不自覺放慢行進的節奏。沿途都是懸掛著各地牌照的自駕游汽車,車牌號遍及湖北、湖南、遼寧、、上海、江蘇等10多個省市。
來自陜西咸陽的李先生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三口駕車在神農農家呆了2天,一家人玩得興致勃勃。他說:“第一次到神農架來,沒想到這里天氣涼爽、氣候宜人、美景如畫,真是人間天堂,希望以后能年年都有機會來神農架。”
武漢市民張先生是位自駕游愛好者,他說:“古老、幽遠、神秘的神農架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神農架旅游集團董事長廖明堯介紹,與往常不同的是,自駕游已成今年神農架旅游的主流。眾多自駕游車輛的進入對主要景區的游客換乘服務形成了巨大壓力,統計顯示,黃金周期間約有7000多臺次自駕車換乘。神農架游客集散中心組織了營運車輛120余臺,每日密集發班高達300臺次,采取“共交式”、“跟團式”和“貴賓式”多種服務方式,較好地滿足了游客換乘需求。
新氣象
泛神農架景區效應初現
作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塊,經過多年的發展,神農架旅游迎來了大好機遇:神農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產業已被確定為支柱產業;神農架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塊,“一江兩山”黃金旅游線核心區;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這些無疑都為旅游的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武神公路的開通,宜巴高速的建設,神農架外部交通環境逐步改善,周邊交通設施的提檔升級,來自周邊省份的游客逐年增多,正在成為神農架旅游的一支主力軍。
來自湖南長沙的宋先生這次隨團來旅游,奇俊壯麗的自然風光,神秘莫測的洪荒文化,讓他感到不虛此行。
神農架林區旅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海波介紹,近幾年來,神農架林區政府提出了泛“神農架旅游景區”概念,與周邊的張家界景區、武當山、重慶大三峽景區、襄樊古隆中景區、陜西歷史文化景區等多個景區建立了戰略協作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初現。
統計顯示,這些簽約景區推介來的游客人數正在逐年增加,今年大約占游客總量的20%。
新目標
打造國際知名旅游勝地
保護區在1992年開始啟動生態旅游,1998年開始產業性建設生態旅游,2004年開始規模性發展生態旅游。2009年,神農架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66.42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5.5億元。
神農架旅游部門介紹,從10月1日到10月6日,神農架游客每天突破2萬人,總數達到15萬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長約七成。
神農架林區旅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海波介紹,今年,神旅集團自籌資金,完成了3億元的投資,對一批老景區進行提檔升級,深度開發,投入力度在過去歷年來是沒有的。
其中,投資7300萬提升打造神農頂核心景區,建設2999級神農天梯、野人山步游道、游客換乘站點,投資1.9億元改造神農壇景區,投資2000萬元擴建滑雪場等。林區政府還儲備了33個旅游項目,總投資60億元,養生堂等12個項目正在建設中。
天賜神農架、世界生態園。林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今后旅游的發展上,神農架將圍繞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塊的目標,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把神農架建設成為生態良好、品質優良、服務完美的原生態旅游區,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