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燃油價格的不斷攀高,有車一族的油費開支不斷加碼。有統計顯示,不同的駕駛方式可能導致油耗水平相差20%甚至到50%,這差不多相當于每百公里耗油減少兩三升。
如何在用車時盡可能地省油,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記者專門采訪4S店專業人士及老司機,請他們介紹駕車省油的經驗。
5000公里換一次機油
想要在用車過程中省油,對愛車硬件方面的準備必不可少。
車輛在行駛時會遇到空氣和路面的阻力,油耗大都是為了克服這些阻力。為了省油,要在如何減少阻力上下工夫。首先,車輛的勤保養必不可少。據統計,保養不佳的發動機可能會使油耗增加10%或20%。勤保養可以保證車輛機械傳動的潤滑,減少車輛克服內在阻力的油耗損失。有著12年駕齡的老駕駛員劉師傅提醒,為保持汽車的最佳性能,建議最好每行駛5000公里更換一次機油,并檢查過濾器。
車輛的定位以及輪胎的氣壓也要定期檢查調整。不正確的定位以及輪胎氣壓,會在車輛行駛過程形成額外阻力,從而增加燃油消耗。如果胎壓過低,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會明顯上升。
車的重量也是影響油耗的關鍵因素。很多車主習慣在后備箱放置一些不常用的備用物品。實際上,這些不必要的負重會增加車輛的油耗水平。此外,各種車內外裝飾品也是增加車輛阻力或是負重的因素。
遇紅燈考慮關引擎
眾所周知,車速決定車輛在市區內的油耗水平。在堵車時,無論怎樣的省油技巧都無濟于事。所以,出行前事先規劃好合理的出行路線,避開可能擁堵的路段是省油的好習慣。
起步與車子行進中的油門控制是省油重要環節。油門猛踩,只會浪費油,平均加速、保持勻速是省油的關鍵。開了25年出租車的鄧師傅介紹,一般開車過程中有坡度阻力、滾動阻力、空氣阻力以及加速阻力四大阻力。省油要在減少阻力上下工夫。很多司機為了趕時間,喜歡在車流中見縫插針,這不是好習慣。不要一腳剎車,一腳油門,把車開得“一躥一躥”的,在這一踩一抬之中,油耗也上去了。
現在路面越來越堵,在紅燈前等待時,大多數司機的做法是,拉起手剎掛好空擋,鄧師傅并不贊成。他說,要是等紅燈的時間超過1分鐘,他會關掉發動機,因為發動機在怠速狀態下,還是會耗油的。此外,還要注意保持車身整潔,定期打蠟,這能夠減少空氣阻力所帶來的油耗浪費。
空調的使用方法也是駕車省油的一個因素。高速行駛時如果打開車窗行車,會大大加強空氣阻力,這樣做反而會增加油耗。正確方法是在高速的情況下關窗開空調,而在低速時開窗通風。
加油竅門
晚上加油更為劃算
低溫狀態下的汽油密度比高溫狀態下的汽油密度要高。所以,如果加油的時段選擇在晚上或是凌晨,就比在中午加油更實惠。雖然這點差距在單次加油時體現得不明顯,但是長期堅持這個習慣,必然會使車主受益匪淺。
此外,某些車主習慣一次性加滿直到“跳槍”,這樣也是不經濟的。因為如果加油直至“跳槍”,“跳槍”前的“走小字”階段加油槍實際上是“出工不出力”的。此時雖然加油機的數字在走,但是加油量實際上是有微小出入的。此外,滿箱油行駛無疑會增加車的自重,這樣也增加了油耗。所以,加油時加到四分之三左右的油量為佳。
節油常遇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標號高的汽油能省油。有些人認為同等數量的汽油,標號高的比標號低的耐用,跑的里程更多,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汽油標號與其辛烷值有關,標號高的辛烷值也高,抗爆性就越好,適用的發動機壓縮比也就高。因此,對同一輛車而言,只有使用與發動機壓縮比相適應的標號汽油才最省油,否則會適得其反。
誤區二:迷信節油產品。市面上的節油產品很多,而且都宣稱節油效果不錯,有的甚至能達到30%-50%。仔細分析就發現里面有“假”。目前市場上有些品牌節油產品還是有些效果,但價錢都相對較高,能不能省錢,還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比較、算賬后才能見分曉。
誤區三:空擋滑行省油。有些車主在車輛下坡或者減速時,習慣掛空擋滑行,以圖更省油。其實,由于大多數電噴發動機的控制系統具有減速減油或斷油功能,所以電噴車高速帶擋滑行時才會更省油,放空擋相反會更費油。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