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高燒"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車市“高燒”不退 消費者需放平心態
2010年12月22日來源:本站編輯

用“發高燒”形容今年底的汽車市場應該非常貼切。全國11月汽車市場銷售增長幅度達到26%,12月第一周,北京新車上牌總量超過2萬,平均一天4000多個。類似購車潮的情形在華中、華南、西南等市場都有出現,一位車企人士稱,以往找他買車的人都是要優惠,現在則不約而同地不在乎優惠,只要求年底前提車。有數據顯示,國內市場中乘用車(以轎車為主)的比重由2001年的53%迅速上升至今年的76%。

按常理,發高燒本身并不可怕,偶爾發個燒,有助于排除毒素,是人體機能健康的體現。而車市的“高燒”意味著什么?

其一,最直接的后果是車市“透支”。眼看明年1.6L以下排量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取消,汽車下鄉優惠取消,一些大城市還要出臺限購措施,使得本來想按部就班買車的人計劃提前,趕在政策“消失”之前買車,該買的和不該買的都擠在了年底,增量中含了明年的“水分”,甩都甩不掉。

其二,市場被政策“忽悠”,難探中國車市實底兒。今年中國汽車市場肯定達到1800萬輛的銷售,連續兩年保持世界第一,甚至超過美國最高銷量。但增長速度真的能保持兩年來的30%以上的增長嗎?沒人敢下斷言。因為市場太不正常了。有多少增量是因為政策,有多少增量是剛性需求,又有多少增量是消費沖動,種種因素糾纏在一起,想說清楚,做個判斷,實在難!

其三,因車市中國汽車業整體處于“高燒”狀態,類似大躍進。全行業對車市判斷極難客觀,甚至有人放言2015年中國銷量可達3000萬輛,意味著比現在要多一倍。國內外各大汽車企業先后就銷量“宣誓”,跨國公司推出的N年中國戰略意欲成就其世界霸主地位,國內大集團高調宣布自主品牌要占幾多市場份額旨在響應政府號令,進口車、合資車、自主車交叉混戰,都聲稱自己今年創歷史新高,展望明年后年大后年信心百倍。試問,本來就是一個虛胖的人,走都喘,再跑起來,會不會要命呀?

繼續說下去還有其四、其五、其六很多很多,可最關鍵的是:消費者從汽車市場的“高燒”中得到什么?

用自己的錢拉動了GDP,也換來了高消費。汽車數量激增帶來的城市擁堵、環境惡化、能源緊缺等隱患都有可能波及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于是,在以往的幾年中,國內大城市解決環保問題時,汽車首當其沖,按國際慣例,提高尾氣排放法規,黃標車換綠標車,不換就限行,必須換。汽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幾年間,油價漲多落少,有錢買車必須禁得起油價起伏,省的是那份算計的心思。城市人車矛盾愈演愈烈,停車費就地拔高,面對一小時5元的標準,廣州人對北京人驚呼:你們的停車費便宜呀。

更“可貴”的在后面。在中國做汽車消費者,必須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到“待宰羔羊”的水平。買車得求人,不求優惠但問加價。修車更別提,跟去醫院一樣,只要交錢,細節莫問。還有甚者,趁著年底銷售高峰,什么事故車、庫存車、剮蹭車統統清倉,消費者還得欠著人情,像撿了多大便宜一樣,唉,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度的人物實在應該評給中國汽車消費者,沒有我們,誰能給力金融危機后的全球汽車業,從中獲益的何止FACEBOOK(臉譜社交網站)的5億人。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高燒”依舊,醫學上講突然爆發的高燒可能是肺炎或感冒,而持續高燒則多見于惡性腫瘤,中國汽車市場是否也該查查是否有導致“高燒”的“腫瘤”?

TAGS:車市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