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分了,洗車竟然還要加價!”昨天,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的朋友去清洗愛車時,遭遇“冬季加價”。
“太過分了,洗車竟然還要加價!”昨天,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的朋友去清洗愛車時,遭遇“冬季加價”。
平時15元冬天50元
王女士家住江都,2年前朋友送了一張位于紫藤園內(nèi)的唐人汽車美容店的洗車卡,夏冬兩季在洗車的時候還能順便把座位套給換了。“在這里洗車,不辦卡單次15元,還能抵1個小時的停車費。昨天中午,同事要洗車,我就把她推薦到了這里。”
王女士的朋友想清洗一下車,并將冬天的座位套換上,員工要價50元。“那里的員工對我的朋友說,現(xiàn)在這么冷的天,不給50元,誰幫你做這個事呀!”
昨天中午,記者就此事聯(lián)系到了唐人汽車美容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他們冬季洗車并沒有加價,仍舊是15元。“如果不辦貴賓卡的話,我們洗車加換座位套就是收費50元。”至于出現(xiàn)這樣的誤會,是由于當時負責接待的員工解釋不清造成的。
各費用上漲是主因
記者在采訪時發(fā)現(xiàn),天氣變冷后,原本10元每次的洗車店更少了,紛紛抬到了15元一次。
傅先生家住連運小區(qū),他告訴記者:“以前都是10塊錢一次,今年市區(qū)洗車漲到了15元,家這邊還是10元;現(xiàn)在,家這邊都要15元了。”
記者連著跑了周邊多個平價洗車房,發(fā)現(xiàn)其中一部分已將價格提到了15元一次;部分保持原價的洗車房老板都向記者訴苦:“房租、水費、電費甚至連員工工資,全都漲了。洗車費用不漲,就是在做虧本生意;漲上去,又怕流失顧客。難啊!”
連運小區(qū)東門附近一家洗車店,剛剛接手的老板告訴記者,他現(xiàn)在盤下來的這個店面,已經(jīng)換了2個老板,且都虧本了,經(jīng)營不下去才轉(zhuǎn)手。“我把前面那個老板賣出去的洗車卡做完,就要開始提價了。單次15元,辦卡適當優(yōu)惠點,否則還是會虧本。”他說,冬天低溫的情況下提價,顧客一般會比較理解。“人心都是肉長的,天冷點的時候漲價,顧客不會有太大意見。畢竟,漲了之后只是跟有些店持平而已。”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告訴記者,其實漲價真是無奈之舉,但說實在的,冬天天冷只是促使他們漲價的“最后一根稻草”。“做這個生意的人,哪能怕吃這點苦?最主要的是其他費用漲得太高。”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