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與新車型總是車展上備受矚目的看點,對于各個廠家來說,廣州車展(微博)的意義在于為第二年“定調”,無論是從車型品類上,還是從車型的技術上。廣州車展可以說是“新技術”與市場最接近的車展。
2011年,中國新車銷售保守估計也將突破2000萬輛,在這個關鍵時刻,眾多廠家憑借什么去搶占市場呢?無疑還是新產品、新技術。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從外延進入內涵,企業必須拿出“真功夫”。
動力總成革命繼續
作為汽車的最核心技術——動力總成技術一直是車展上各大廠家拿出來比拼的核心技術,在本次車展上,搭載全新動力總成的車款紛紛亮相。
最受矚目車商當數上海大眾,其大眾品牌下有兩款全新車型推出,全新途安和全新Polo。這兩款新車延續了大眾在中國推進的動力總成革命。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大眾在國內最先導入了“TSI+DSG”組合,以更為先進的方式來實現傳統發動機油耗降低的目標。
上海大眾旗下的兩款全新車型,正是這一戰略的延續。其中,新途安搭載”TSI+DSG”黃金動力組合,代表世界汽車發動機技術頂尖水平的1.4TSI發動機、7擋DSG雙離合變速器,不僅能提供強勁持續的動力,同時油耗也保持在較低水平,排放明顯下降。所有這些技術都在顯示作為全球風頭最勁的汽車廠商,大眾要在任何一個汽車細分市場樹立標桿。
誰也不想在動力總成領域顯得落后。
上海通用帶來的北美版別克君威GS超級運動版也將登陸中國,除了夸張的外形,在動力方面,此次來到中國的這款車與國內版君威擁有同樣的2.0T發動機,經過動力調校后達到了最大功率255馬力,最大扭矩400N·m,升功率超過了90千瓦,搭載的6速手動變速箱使得動力傳遞更加直接。
事實上,從本屆廣州車展可以發現,原先被寶馬、薩博、保時捷等廠商所壟斷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在很多品牌上得到普及,包括別克、大眾、福特、現代、雷克薩斯等。而雙離合技術,除了保時捷、大眾外,包括福特、沃爾沃等品牌也在廣泛應用。
“新能源車”進行時
如果說在以往各屆國內車展上,新能源汽車僅僅是展示樣車、概念車,那么本屆廣州車展新能源汽車則是扎堆走秀。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廠家均強勢推出新能源汽車,而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量產車已經為走向尋常百姓家做好了準備。
本屆車展,上海汽車將發布量產版的榮威750混合動力車,這輛節油效率達到20%的混合動力產品是上海汽車推出的首款混動產品,與以往各大汽車集團推出的自主新能源產品不同的是,榮威750在年底將會批量上市,它在任何一家汽車4S店都可以買到。
此外,包括榮威350純電動車、榮威550可插電混合動力車都成為上汽展臺上的亮點。實際上,本屆廣州車展對于上海汽車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展臺上新能源車輛已經漸漸搶到主角的位置。
除了上汽這樣的本土品牌外,新能源也滲透到豪華車市場,賓利、英菲尼迪、雷克薩斯等高端汽車品牌,均展出各自新能源汽車,雷克薩斯油電混合動力GS460更在今次廣州車展作全球首發上市。而沃爾沃表示,今后五年里計劃投資10億歐元研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技術。
豐田汽車顯然將廣州車展作為檢閱自身新能源技術的一個舞臺,帶來了包括三款概念車:搭載電動機和鋰離子電池的FT-EV電動車、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Hi-CT、混合動力跑車FT-HS;以及混合動力技術代表車型新普銳斯、混合動力版凱美瑞。
而東風日產推出零排放、為未來城市居民設計的電動概念車NUVU。韓系車北京現代“BlueDrive”展區的全新電動車i10也較吸引眼球。
所有這些展品都將為2011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序章。
車聯網
除了動力總成與新能源方面各個廠家均有布局外,對于汽車領域來說,另一個熱門的話題莫過于車載信息系統的革新。通過車載的各種信息系統,汽車駕駛變得越來越安全、便捷、環保甚至快樂。
本屆廣州車展,沃爾沃帶來了全新S60裝備了大量可以主動幫助駕駛員避免事故的高技術方案。帶全力自動剎車功能的行人探測系統是一項世界首創,目前尚沒有其他汽車制造商能夠提供避免與行人相撞的完整功能。據悉,沃爾沃轎車力圖在2020年前實現“沒人因駕乘沃爾沃汽車出現死傷事故”的愿望。
帶全力自動剎車功能的行人探測系統是基于雷達和攝像頭的系統,可以探測車前的行人,如果有人走入汽車的行進路線即會發出警告,如果駕駛員未能及時作出反應,系統會自動全力剎車。在車速小于每小時35公里時,可使汽車避免與行人相撞。在較高的車速下,則是盡可能在發生碰撞前減小車速。
此外,車載多媒體信息系統也在呈現出普及的狀態,包括豐田、通用和上海汽車都分別在自己的凱美瑞、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科魯茲和榮威350上增加了車載多媒體信息系統。通過3G網絡,這些汽車能方便地介入互聯網,從而實現車輛對信息的實時傳播與分享。
車載多媒體系統讓車主可以自由地選擇開車路線,避免道路擁堵;還可以實現電話、上網、訂位訂票、視頻、游戲等各種功能。
隨著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大型運營商的加盟,國內車載信息系統,不論是單車還是互聯,其產業化趨勢已經確立無疑。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