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中國汽車界而言,絕對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梳理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各種事件,無不展示出中國汽車市場在這一年中發展的印跡,正是這些事件讓整個中國市場變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值得我們好好回味。
事件一:中國汽車市場趕超美國
熱點:1800萬輛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幾乎每個月的產銷都保持著30%左右的穩定增長。中汽協相關人士預計,中國今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800萬輛,同比增長32%。這就意味著,中國將連續第二年在產銷數據上超越汽車大國美國,并打破美國此前創下的1700萬輛最高銷售紀錄。
影響力:從長期看,中國汽車市場仍公認有著巨大潛力,這已決定了中國市場仍將是未來跨國車企投資的熱點。
事件二:北京車展(微博)觸摸汽車工業脈絡
熱點:規模空前
4月23日,北京車展開幕。各大國際汽車廠家都將北京車展定位于國際A級車展,共16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個廠家參展,各種參展車輛990輛、全球首發89輛、亞洲首發41輛、中國首發35輛、概念車65輛,可說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
影響力:由于中國汽車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左右未來市場走向的能力,廠商參展重視程度提升,北京車展更明顯地匯聚出汽車業未來發展的脈絡。
事件三:豐田向中國消費者道歉
熱點:召回
3月1日,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在出席了美國國會聽證后,將致歉的第二站放在了中國,就豐田汽車一系列質量問題舉行記者招待會,向中國消費者做出說明,并對中國消費者表示了道歉。
影響力:豐田“召回”事件可謂在全球掀起了軒然大波,雖然豐田最終得以“平反”,但“召回”讓其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并對全球汽車業的質量問題敲響了警鐘。
事件四:吉利正式并購沃爾沃
熱點:18億美元
8月2日,吉利并購沃爾沃交割儀式在倫敦進行,吉利完成對福特汽車公司沃爾沃業務單元的收購,總收購金額為18億美元。至此,中國民營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并購案走完法律程序,并購成功后的吉利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跨國汽車企業。
影響力:吉利為中國汽車企業海外收購探索出了一條新路,使中國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知名汽車品牌,一舉進入國際高端汽車市場并占有一定份額。
事件五:騰中收購悍馬失敗
熱點:悍馬
2月25日,悍馬、騰中和通用公司相繼公告騰中收購悍馬失敗,通用將關停悍馬。 此前,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公開否認商務部否決騰中收購悍馬。
影響力:全球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對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接受和對高油耗汽車的擯棄,而騰中收購悍馬更像是一場鬧劇,但其勇氣還是值得肯定的。
事件六:廣汽6.4億元牽手吉奧
熱點:6.4億元
12月9日,令業界期待已久的廣汽聯姻吉奧一事終于落下了帷幕,廣汽出資6.4億元與吉奧成立股比為51:49的合資公司。這是汽車行業首例國企收購民企案。
影響力:在國家鼓勵國有汽車企業兼并重組下,民營企業被兼并重組是正常的經濟規律使然,廣汽為打破區域限制兼并提供了一個標準的案例。
事件七:油價調整難緩購車步伐
熱點:小排量
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宣布,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中國的消費者在今年6月1日享受今年油價的首次下調后,又重新進入了高油價時代。然而,中國的汽車市場依然火爆,在年底前有望繼續創造新的銷售紀錄。
影響力:盡管油價上漲,讓用車成本再度增加,但中國消費者已經開始了消費結構的轉移,更多地購買1.6L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車來滿足需求。
事件八:Smart網銷被搶購一空
熱點:網絡銷售
9月9日,在淘寶網上,短短“3小時28分鐘,200輛奔馳Smart硬頂版就被搶購一空”,從而迅速結束了原定為期21天的網上團購汽車活動。
影響力:通過Smart的熱銷,讓沉寂多年的網上賣車又看到了希望,最重要的是,讓汽車企業得以在幾近封閉的汽車銷售領域開疆拓土,贏得了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
事件九:奧迪在華銷售100萬輛
熱點:100萬輛
10月20日,一汽-大眾奧迪宣布,奧迪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第一個累計銷售100萬輛的高檔汽車品牌。而下一個“100萬”目標,奧迪表示未來3年就將實現。
影響力:3年內計劃完成過去22年的銷量,這意味著,中國豪華車市經過多年的增長,現已進入爆發性增長的競爭時代。
事件十:上汽5億美元入股通用
熱點:0.97%
11月18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每股33美元獲得配售美國通用汽車15151515股普通股,總計出資499999995美元,約占美國通用汽車總股本0.97%股份。
影響力:上汽與通用不斷深化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中國企業提升研發能力、拓展海外市場等獲得了更多優勢資源,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模式。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