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開始征求民意,政府首次公開表示將“抑制小客車過快增長”,“重點路段高峰時段單"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熱議解堵的良方 建議所有道路都跑公交車
2010年12月14日來源:本站編輯

昨天,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開始征求民意,政府首次公開表示將“抑制小客車過快增長”,“重點路段高峰時段單雙號限行”。為解決城市道路擁堵問題,除北京外,近期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市多個地方政府醞釀出臺“限車令”。

各種效果未知的“嚴限傳聞”反倒引發新一輪洶涌的購車潮。一方面“限”的城市不斷擴散,“限”的措施不斷升級,另一方面急速膨脹的汽車保有量超出了管理部門的控制,擁堵紀錄年年刷新。

市民支招,全市道路都設公交專用線,并強迫大公共一輛接一輛的來。專家指出,單純限制容易出現短期化效果,城市緩堵需要創新方法,跟進配套設施及系統性疏導政策。

“人本”“車本”的二元難題

事實上,“限車限行”只是對以往“以車為本”的一個矯正。長時間以來,我們的交通需求是“以車為本”的。“北京的馬路寬得能停飛機,新修的路像一條條車河,行人得小跑著才能過馬路,孩子和老人非常危險,自行車和人行道上停滿了小汽車!”比利時人范克高夫作為北京“十二五”規劃的咨詢顧問之一,對北京的交通感到困惑。

這位北京交通的洋智囊指出:“無論是修建道路,還是交通執法,太為小汽車考慮,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車的需求,而地鐵、公交十分擁擠,使大家出行很不舒適。”

據悉,“以車為本”的城市建設導致當前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日益惡化。“不開車的人享受不到公共建設的好處”,逼迫更多人陷入“越堵越買、越買越堵”的惡性循環,并對政府出臺的限車限行措施不滿。

投入多年不足 布局兩頭欠妥

據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馬林介紹,近十年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投資占交通基礎設施總投入的比例僅為15%。而這一投資比例只有長期維持在50%以上,才能夠確保城市公交系統的順暢運轉。

馬林表示,這就解釋了為何各地政府大規模修建道路,全國667個城市卻仍有三分之二在高峰時段出現擁堵。

此外,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單中心,似乎也在“鼓勵開車”。

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陸錫明說,城市中心區聚集了太多行政、經濟、文化、金融、商貿區,以及醫院、學校等公共資源,城市外圍建設了大量特大型組團住宅區,這樣,再多的公共交通配套也難以滿足“萬箭穿心”的需求。

僅限購買和使用 沒大幫助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有為等專家指出,需求管理并不意味著控制交通需求,而是要在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選擇上進行調控,簡單限制購買和使用小汽車無法解決擁堵問題,系統性解堵需要新思路。

交通擁堵的“病根”,還在城市規劃問題和人口日益膨脹的現狀。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認為,應該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和功能布局,實現多中心和“職住平衡”,避免潮汐式交通和早晚高峰的嚴重擁堵。

重點不在限 而在結構改善

許多專家指出,需求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改善需求結構,優化非機動車出行環境。

洛杉磯大都會交通局副局長Paul C.Taylor先生說,在丹麥哥本哈根,每建成一條新的自行車道,這個路段的騎車人數就增加20%,而開車者減少10%,超過40%的市民選擇騎自行車通勤。

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陸錫明認為,針對現在的擁堵狀況,應進一步提高公交建設在公共投入中的比例,補上過去的欠賬,減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占比。應該優先保證地面公交車輛的路權,建設更多的公交車道,縮短公交車駛達時間,提高公交運行效率。

在通過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來緩解交通擁堵方面,仍有潛力可挖。城市交通管理應從短項目、粗放式、單一部門的管理,升級為動態性、精細化、智能化的多部門協作。

很多擁堵屬人為添堵

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認為:“很多擁堵屬于典型的人為添堵,是管理不到位,或者說是城市綜合管理水平較低造成的!”

北京警方建議,針對潮汐式交通特點,上班高峰時,可以將出城道路調出1到2個車道改為進城道路,下班高峰時,將進城道路調出1到2個車道改為出城道路,這樣動態的調整和管理將有效緩堵。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主任殷強認為,全面推行家庭辦公、網絡辦公可以極大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遠程辦公”,允許員工有一定比例的時間在家工作,非保密機構政府部門強制推行電視電話會議等,如果有30%的人實現家庭辦公,將很大地緩解交通壓力。

市民觀點

觀點1 開通校車并賦予其路權

網友建議盡快開通校車。“據統計,現在早晚高峰得有35%以上的車兼著送孩子上下學的任務。”此外,校車還應該擴大覆蓋面,增加線路;完善相關法條,使校車具有最大化的路權。

市民楊女士提起送孩子上下學滿肚子苦水:“無論是停車費上調,還是收擁堵費,孩子上學不得不接送。如果有校車,我寧愿坐地鐵上下班。”

觀點2 合理調配公交運力

市民劉先生表示,北京私家車增速太快,主要原因還是公交方便、快捷和舒適性達不到市民要求。“高峰時段,‘熱線車’擠不上去,‘非熱線’車一連幾輛空車無人上;冬天經常在寒風中一等就是幾十分鐘。”他建議對不同路線、不同乘車的具體情況實際調研,合理調配運力,縮短高峰時段發車間隔。“如果真正實現公共交通便捷、舒適性都不輸于私家車,老百姓誰不愿意省錢省心?”

觀點3 全市道路都設公交專用道

網友建議,全市所有道路都設公交專用道,這樣不僅可解決公交快速通行,也可以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城市生命線”。此外,縮短公交路線長度,發展小網絡公交,快速公交線路只停靠大站,用小網絡公交來接成大網。公交線路的編號也應該有規律可循,避免讓乘車者“頭暈”。

還有市民建議,應該保證公交優先通行的權利,對違規進入公交專用道的私家車實行重罰。

觀點4 每輛車對應一張銀聯卡

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將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并擇機實施。市民對擁堵費征收討論較多。市民王先生提出,如果收取擁堵費,公車怎么收?尤其是行政單位的擁堵費怎么收,所收的費用如何用?如何監督?多長時間審計等等。

網友“加州西梅”說,收取擁堵費是國際大城市治理交通問題一項比較有效的做法,北京在一定程度上采納這項措施有其道理,“問題是如何科學合理地收費,如何科學合理地限制數量。”

也有網友對收費方法提出建議:除公交車以外的每輛機動車對應一張銀聯卡,卡號與車牌號相對應并錄入北京交通管理系統。在擬收費的區域安置高清攝像頭,自動記錄車號并扣減擁堵費。交管系統每月都將給車主寄送已收擁堵費明細單。如遇卡內無錢,則車輛年檢時一次性繳納,或由交管部門強制停止該車輛上路。

TAGS:公交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