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改革開放繼續深入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外資企業,都應當灑脫地向“超國民待遇”"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跨國汽車公司應灑脫揮別“超國民待遇”
2010年12月13日來源:本站編輯

在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改革開放繼續深入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外資企業,都應當灑脫地向“超國民待遇”揮手告別。

根據國務院此前下發的通知,12月1日起,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制度。至此,在中國沿用多年的給予跨國公司的“超國民待遇”政策正式終結。中國正以一個更加開放、平等、包容的姿態,張開雙手、敞開懷抱,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

營造開放、公平、趨于完善的市場環境和投資環境需要向“超國民待遇”告別,正在和諧崛起的中國需要向“超國民待遇”告別。取消“超國民待遇”不會導致中國投資環境惡化,這是一次經營環境正常化的調整過程。畢竟,“超國民待遇”是在特定時期、特殊情況下,我國政府對跨國公司實施的階段性優惠政策。給予跨國公司“超國民待遇”不是正常狀態,需要逐步回歸到真正公平的“國民待遇”。這樣的回歸過程,也是中國經濟從弱漸強、從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

我們必須承認,這項政策為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和外資企業在中國實現更大發展,曾經作出過重要貢獻。但這并不能成為留戀過去的理由,因為這樣的留戀,也許會成為中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型之路上的絆腳石。我國的投資環境和政策不可能停留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在中國經濟逐漸向成熟蛻變的過程中,需要在政策上進行調整來適應形勢變化。

盡管很多數據都證明,我國投資環境惡化論并不成立,但“超國民待遇”時代的終結,還是引起一些跨國公司滿腹牢騷,關于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負面議論也曾不絕于耳。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投資環境并沒有惡化,取消“超國民待遇”也絕非是中國政府的“上屋抽梯”之舉。作為跨國公司必須正視這樣一個回歸常態的變化,這是國際慣例,是大勢所趨。

近幾年,隨著本土企業的成長、本土研發實力的提升、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但跨國公司在面對這些生存和競爭壓力時,將根本原因歸結于取消“超國民待遇”、投資環境惡化,未免得便宜賣乖。這些情況的變化只能說明,中國的經濟實力在增強,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逐步趨于成熟和完善,作為跨國公司,需要的是從心態上、行動上正視這樣的變化,并通過調整自身,努力融入轉變中的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中,而不是將自己放在對立的位置,固執地強調投資環境惡化。而不去主動調整,適應新形勢、新環境,最終很可能在中國市場的新一輪發展中錯過機遇。

我國的投資環境不會因“超國民待遇”時代的終結而惡化。退一步講,即使我國政府不取消“超國民待遇”,跨國公司如果不轉變發展思路,僅憑稅收政策上的優惠也難以在未來中國市場立足。如果繼續采取技術保密和封鎖等單純的資本輸出方式,將在中國經濟的新一輪發展中被淘汰。

在其他行業的跨國公司還為取消“超國民待遇”而頭疼、抱怨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時候,幾乎所有在中國發展的跨國汽車公司都對投資環境惡化的論調投了反對票。因為他們清楚,必須正視一個發展突飛猛進的中國,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他們需要做的是坦誠地與中國企業一道融入其中,攜手同行,從而實現雙贏。

6年前,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開始進行車型的聯合開發,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參與到跨國汽車企業的產品研發之中。經過幾年的積累,在技術研發實力得到德國大眾認可的同時,上海大眾也通過實踐學習、積累了很多自主研發的經驗。

8月18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聯合開發新一代環保節能動力總成技術,更關鍵的是,雙方將共享新一代動力總成技術的知識產權。聯合開發核心技術并共享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使這項合作協議體現出新階段中外合作的新內容。在新一輪的合作中,中國汽車企業與跨國汽車公司的合作關系更緊密、合作內容更觸及核心。類似的實例近幾年在中國汽車行業屢見不鮮。

也許,跨國汽車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行業的外資企業借鑒。

TAGS:汽車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