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交付用戶的純電動車共60輛,是江淮汽車計劃在合肥投放的585輛中的第一批。該車雖然是同悅的外形,但內部有所變化:取消發動機、增加電瓶。對于這種由車身負重布局變化而進行的車身設計,沒有整車車身開發能力的企業是無法做到的。
江淮純電動轎車首批用戶為安徽明生電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面向私人消費的純電動車將陸續交付使用。據悉,江淮汽車首先要求本企業的管理人員購買、使用自己生產的純電動轎車,以此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并可加速提高純電動轎車的品質。
有資料顯示,江淮集團旗下的安凱客車公司早在2001年就開始研發新能源客車;2002年江淮電動中巴就出口巴西;2003年安凱率先獲得純電動車國家公告,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純電動客車國家公告的企業;2005年,江淮汽車啟動了瑞風BSG微混合動力項目;2006年自主研發出串聯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客車,并交付上海運營;2008年北京國際汽車展上瑞風BSG微混合動力亮相,同年啟動了中混合動力的研究,并于當年年底完成了汽油/CNG兩用燃料發動機的研制。
此次交付使用的純電動轎車,是江淮基于同悅平臺開發的第一代純電動轎車,續航里程為130公里,電池組能量為15kWh,整備質量為1200公斤。據悉,該車采用整體式質心集中動力總成設計,有效降低了震動和噪聲;電池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物理空間,安全性高,并實現了可更換;整車控制系統功能集成在電機控制器和電池管理系統內,有效控制了成本。該車擁有高性能的CAN通訊系統,并擁有功能完善的電池熱管理系統,應用獨立的動力電池切斷單元(BDU),提升了安全性。另外,驅動電機控制策略、電池管理系統安全性和可靠性、整車防水性等關鍵問題也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戴茂方介紹說:“江淮早在2001年就已經著手新能源技術的研究,投入新能源車是經過深思熟慮和謹慎評估的。在轎車的新能源應用研究方面,江淮采用了‘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同悅平臺發展純電動轎車,和悅平臺則發展混合動力轎車,并逐步擴展應用到全系車型上。到2012年,江淮在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兩個方向的新能源轎車方面,都將有一定的市場規模。”
另有消息顯示,在剛剛閉幕的合肥市人代會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被列為1號議案。該議案的主要內容是,“十二五”期間,合肥市堅持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形成年產10萬輛整車、10億安時動力電池及電機、控制器、電空調、電轉向、電助力和電動儀表的配套能力;同時,積極探索適合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實踐整車租賃、電池租賃的商業模式;首批1萬個充電樁列為合肥市基礎公共設施,并加速建設;加大合肥市財政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爭取安徽省財政對私人購買的補貼。另外,合肥市還將在2012年底前,建成4個新能源電動汽車4S服務站。
在新車投放儀式上,有關技術專家介紹說,該電動車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噪音低,沒有發動機帶來的噪音。另外,該車有幾大好處,一是好開,完全用電機驅動,沒有變速器,是真正的無級變速;二是節能,該車的使用費用僅相當于汽油車的1/4;三是結構簡單,因為沒有了發動機及相關的系統,因此故障率低,保養費用也低;四是零排放,沒有任何尾氣污染。
據悉,經過國家補貼、合肥市補貼,再加上廠家打的折扣,該車的最終售價只有4萬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