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了最近的新聞,一定知道目前美國紐約正在遭受大雪的襲擊"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2011年1月28日來源:本站編輯
  如果你關注了最近的新聞,一定知道目前美國紐約正在遭受大雪的襲擊,離紐約不遠的底特律自然也受到波及。就像你現在看到的那樣,我們在這種天氣條件下試駕了雪佛蘭最引人矚目的新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這款車獲得了2011年北美年度車型榮譽,通用汽車底特律工廠為能生產沃藍達而感到驕傲,通用總部大樓的Marriott酒店大堂里甚至有專門命名為“Volt”的酒吧。那么這款新能源車到底為何如此受到關注,它和其他電動車以及混合動力車有什么不同?這些都是今天我要關注的。

外觀: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車身外觀

    從車身尺寸上說,Volt沃藍達應該屬于通常所說的緊湊型,車身尺寸為長4498mm,寬1788mm,高1438mm,軸距為2685mm,大小看上去和雪佛蘭科魯茲差不多,實際上軸距更是完全相同。前臉部分采用了雪佛蘭目前流行的家族特征。前進氣格柵、車燈等造型設計突出了未來感。它的車尾較為短小,使得整車呈向前俯沖的姿態,營造出運動的氣息。

內飾: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整體內飾細節

    內飾是這款車的亮點所在。中控臺深淺雙色搭配,按鍵都是觸摸設計,類似某些家用電器的風格。方向盤還是典型的雪佛蘭樣式,我們在之前科魯茲上也已經見識過了,全新的中控面板極為簡潔,工程塑料材質突出了科技感,即使整個T字區域到處都很硬,也并不會覺得廉價。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不過在實際使用中,各種按鍵和旋鈕的手感只能說表現平平,并且通用汽車的多媒體控制裝置一向以英文簡寫標示,對國內消費者來說上手有點難度,這一特點在Volt沃藍達身上也繼承了下來。這款車共有兩種內飾顏色,黑色座椅搭配白色面板或者淺色座椅搭配黑色中控面板,個人覺得淺色座椅很好看,但也鐘情于白色中控面板。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車內空間

配置:

    可以看到有“On-Star”安吉星系統、電子手剎、倒車雷達、座椅加熱、自動空調、車載藍牙、定速巡航、導航以及DVD影音系統等,并且試駕的這款車裝備的是BOSE七喇叭音響,不過座椅是手動的調節,這也許跟美國人的用車習慣有關,進口到國內的車型肯定會根據國內消費者喜好裝載配置,所以試駕車配置對于未來國內車型來說參考意義不大。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空間:

    作為日常家用車,空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雪佛蘭Volt具有三廂車的外形,其實是一款兩廂掀背車。這種設計除了美觀,相信也是對空氣動力學的考量結果。后備箱和第二排座椅是完全開放的設計,這時你可能才注意到,這是一款四座車型。由于要容納重約400磅(大概180公斤)的T型電池組,一條明顯的背脊貫穿車廂,就好比很多跑車那樣,這對于乘坐空間來說無疑是個“悲劇”,當然對于后排利用率較低的美國來說這不是大問題,但今后在國內市場應該會產生一定影響。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由于此次試駕活動受天氣影響時間緊迫,所以沒有細致的體驗車內空間,但就個人感受來說,它的實際空間(尤其是縱向腿部空間)要比看上去大一些,容納四位身高1.8米的乘客完全不成問題。后排頭部空間對于我這樣身高1.85米的人來說也能接受。

    乘坐時發現這款車有一個特點就是腰線比較高,車窗相對較小,我比較喜歡這種私密感較強的設計,不過另一方面,中間的突起會對乘客之間的親密接觸造成一點困難,有這方面需求的消費者要注意了。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圖中藍色部件為電池組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美國A123公司生產的16千瓦時鋰離子電池組,相當于第二代普銳斯的12倍

    從空間實用性角度來講,除了這是一輛四座車之外,Volt沃藍達在其他方面都和普通緊湊型車無異,對于兩口之家來說是相當合適的選擇。后排兩個座椅在國內確實是個問題。當然,國內購買Volt沃藍達的消費者也不可能把空間實用性放在首要的考量位置。

  [分頁] 

動力裝置:

    在試駕前,首先要大致說明這款車的原理。它被稱為“增程型電動車”,不同于以往的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它有三部可產生動力的裝置,分別是一臺111千瓦、370牛米的主電動機;一臺發電機,該發電機在必要時可產生55千瓦的輔助動力;另外還有一臺輸出功率62千瓦的1.4升直列四缸傳統汽油發動機。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電動機、發動機、發電機三合一的動力系統

三臺動力系統大概的工作狀態有以下這么幾種:

    在電量充足的情況下,這款車完全采用電力驅動,據廠家稱即使全力急加速時汽油發動機也不會參與動力的輸出。根據個人駕駛習慣的不同,純電動模式下可行駛40-80公里,最高車速可達160公里/小時。涵蓋多數人日常駕駛的車速和里程范圍。廠家給出的最大行駛里程為570公里。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在電量低于一定限度時,汽油發動機開始工作,驅動發電機為電池充電,此時即所謂的增程狀態,它可以令Volt沃藍達行駛更長的距離,盡量減少排放。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汽油機的動力只用于充電,不參與驅動車輪。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當然汽油發動機也不是永遠都不提供汽車行駛的動力,當在電池電量很低且需要全力急加速這種極端狀況時,汽油發動機除了繼續充電外,也開始將一部分動力輸送到驅動輪,盡力滿足駕駛者對動力的需求。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從這幾個工作狀態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在前40-80公里,完全是0排放;汽油發動機基本不起到驅動車輪的作用;不會出現完全依靠汽油發動機驅動車輛的情況。所以這款車被稱為“增程型電動車”,和完全依靠電力的純電動車以及大部分時間需要啟動汽油機的混合動力車都不一樣。

    為了滿足消費者更多駕駛方面的需求,Volt沃藍達還預設了普通、運動和爬坡等駕駛模式。普通模式下車輛按照最經濟的方式行駛;運動模式下油門反應變得靈敏,但電量消耗也會增大;爬坡模式下電池電量會保留一部分以便在爬坡需要大扭矩時釋放出來。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另外據廠家給出的消息,引進國內的Volt沃藍達將增加一個可手動選擇的“HOLD MODE”,在這一模式下無論電池電量是多少汽油發動機都將強制向車輪輸出動力,這樣就可以把電量留在必要的時候。

關于電池:

    這是一塊重量約180公斤、容量16千瓦·時的鋰離子電池,其中包含288塊電池單元,其間鑲嵌液冷系統保證電池不會過熱。若使用120V電源完全充滿約需10小時,使用240V電源則只需4小時,它可以連接家中的普通電源插座,無需對電源進行改造。電池的預計使用壽命是10年/15萬英里,雪佛蘭在美國的保修政策是8年/10萬英里。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廠區內的Volt充電站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充電花費:

    1千瓦·時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1度電”。16千瓦時就是16度,但為了保護電池,電量不會完全耗盡,最多充電大概是13度,乘以目前每度電的價格就是Volt沃藍達行駛40至80公里所花費的費用。

駕駛感受:

    最后再來說說實際駕駛體驗。在按下啟動按鈕后,車輛會發出細微的機械噪音,隨后又趨于安靜,此時發動機并未啟動。由于編輯試駕時電量已經大幅消耗,所以試駕過程中發動機一直在工作中,可以聽到這臺1.4升發動機的噪音,這種噪音較為低沉,即使在加速時轉速也沒有明顯提高。方向盤較為輕盈,任何人都能夠輕松的駕駛。

 即將引進!試駕雪佛蘭電動車Volt沃藍達

    主電動機強大的扭矩驅動這輛整備質量3781磅(約1.7噸)的汽車并不吃力,加速過程顯得很輕盈。懸掛較為緊致,在滿足舒適性的同時也為駕駛者提供了一部分駕駛樂趣。中控臺上的兩臺液晶屏幕可以顯示目前車輛的工作模式、電池電量以及駕駛者的效率等數據,讓駕駛者隨時掌握車輛狀態。

現狀和前景:

    Volt沃藍達采用的獨特增程模式使它成為一款極為高效的車型,因此獲得了各方面廣泛的關注和贊譽。目前這款車只在美國少部分地區有所銷售,指導價為40280美元,約合人民幣26.98萬元,不過據說此款車型在美國享受7500元電動車補貼,所以實際價格合人民幣大概不到22萬。未來一年內Volt將在美國全國推廣,并發展到歐洲,國內消費者也有望在2011年之內見到沃藍達,希望國內政府也能給予有力的補貼支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電動車在國內發展,要知道很多時候政策性層面對于汽車產業的影響要大于技術層面,如何才能更好的發展國內的汽車產業是決策者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Inject Script Filtered -->
TAGS:雪佛蘭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