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限行期間,廣州每天約有870輛
忍是一個動詞,有抑制,克制的意" />
亞運限行期間,廣州每天約有870輛新車上牌,而去年同期的新車上牌量僅為600輛左右。
忍是一個動詞,有抑制,克制的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忍是一種涵養,所以有“忍一時風平浪靜”、“小不忍則亂大謀”等箴言,可以看出,忍的目的是“達”,通過承受某種不愉快,或者是抑制某種利己不利人的行為與想法,令要辦的大事得到圓滿解決。
對于廣州車主來說,亞運限行期間出行需要謹記“忍”字訣,在車輛被限行的時間,需要有充當沙丁魚的忍耐力,而在可以暢行的日子,還得忍住開快車的沖動,恪守交通秩序。而亞運過后,大家還得忍受21.4公里/小時的蝸牛車速!
在忍受種種不便之后,車主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拿出科學治堵方案,讓大伙兒在廣州這座“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過上愉悅的有車生活。
對廣州市民來說,“亞運單雙號限行”就像本地熱播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連續劇,不僅持續多時,中間還不斷有新角色、新元素加入。
在單雙號限行政策正式實施之前,廣州市政府在去年7月份與9月份進行了兩次演練,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最終出臺的限行方案中,限行時間比演練時縮短了1個小時,從原來的7時至22時調整為7時至21時;亞運會亞殘運會期間,限行區域由演練期間的10區2市調整為7個區,花都、蘿崗、南沙、從化和增城不列入限行范圍,部分路段的貨運車輛不受單雙號措施限制。可以看出,相關細則更便 民 、更加符合廣州市交通實際情況。
在亞運期間廣州市實施單雙號限行,這明顯是向北京取經,然而廣州市政府并沒有完全搞“拿來主義”,當中也有不少創舉。比如說,為了增加市民出行便利度,廣州市政府原本規定,亞運限行期內逢工作日市民在廣州搭公交地鐵可享受免費服務,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改為發放交通補貼,但這種勇于嘗試的行為仍然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
廣州亞運期間實施單雙號限行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交通綠色通道。限行期間每天路面減少約80萬輛車,堵車、塞車現象大大減少,市民出行的時間成本明顯降低。
但是限行也是一把雙刃劍,無車可開的車主只能選擇地鐵、公交與的士等私家車以外的交通工具出行,目前,廣州的公共交通系統無法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令得限行期間公交、地鐵人滿為患,以致有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在地鐵上,我卻擠不上去”此類充滿無奈的調侃。
另外,道路的通暢只是暫時的,在亞運結束之后,廣州市的交通壓力出現報復性反彈,有數據顯示,目前晚高峰中心城區主干道平均車速僅為21.4公里/小時。這受到廣大車主的詬病,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亞運后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討論稿)》便應運而生,希望通過一系列舉措達到“未來三年內中心城區干道車速力爭實現不低于25公里/小時”這一目的。
對于廣州來說,治堵這一場攻堅戰,在2010年開始,但不會在2011年結束。
神馬觀點
麥宏堅:單雙號一下子讓道路“拓寬”了一倍,原本被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交通路網頓時豁然開朗!事實上路上的車每天仍在不斷增加。某天,若汽車保有量翻番,又該如何限?治標勿忘治本。
雷敏:沒有任何政策是一勞永逸的,北京單雙號限行時,許多人再購第二臺車。制訂政策者,不妨考慮下,為何有人寧愿堵在路上,也不愿意坐公車、地鐵,咱們的公共交通缺乏吸引力。
黃習偉:對于廣州人來說,2010年有很多幻覺,單雙號正是其中之一。廣州單雙號期間的順暢,是建立在假設這個城市有一半汽車被封存起來基礎之上,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這種幻覺維持了一個月,正如亞運期間廣州這座城市給我們的美好幻覺一樣。但當亞運之后搶劫、盜竊之類的案件頻發,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幻覺與現實差距那么大。
林憬文:古語說:福無雙至。單雙號限行廣州馬路立刻暢順許多,同時私家車卻也只能隔天上街,大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朱中齊:各大交通擁堵城市的治堵招數中,車牌號限行可能都是最基本的一招!同樣,為了方便實現“無縫隙”駕車出行,在目前國內車市的價格水平下,一個家庭購買多輛車也是非常可能的!所以單雙號限行的惡果可能就是,越是限制車,車卻越來越多!
徐鐘:鼓勵買車,限制使用。這顯然是一對矛盾,掐著指頭過生活很累。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