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施治堵新政之后,廣州也發布了亞運之后緩解擁"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汽車并非交通擁堵禍首 限車切勿盲目跟進
2011年1月22日來源:本站編輯
   北京實施治堵新政之后,廣州也發布了亞運之后緩解擁堵的治理措施,還有一些城市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北京限車的示范效應正逐漸向全國蔓延。

   限牌對北京自身的影響有多大?北京市商務委負責人表示,限車政策將成為今年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的主要壓力,會影響到600億銷售額(相當于北京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2009年,北京消費對GDP增長作出了56.5%的拉動貢獻,超過投資成為第一位拉動力。2010年,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60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市場。2011年,其他商業業態銷售額需要增長20%,才能完成市委市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增長10%的目標。

  有關方面預計,北京現有的420多家4S店、6新車市場和7二手車市場都將面臨困境,預計50804S店將被淘汰,京南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已經有三分之一商戶關門歇業。

  曾有消息,北京現代2011年的銷售目標是77萬輛,增長10%,但是后來修正為72萬輛,增長2.8%。北京汽車工業號稱全國第五,但是與第四名有80多萬輛的差距,看來今年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而第六名廣州汽車工業正加速趕上來。

  有人分析,限牌將導致北京投資環境惡化。“今后世界500強的公司老板到了北京,是否要騎車上班了?他們既沒有交稅,也沒有居住證,應該是只能騎車吧。”

  對房地產有重大影響。“價格低的房地產都離城遠,這就需要有車。但車倒有了,可進不來城,這個房地產也賣不動了。”

  擁堵問題早已經從一線城市、東南沿海城市擴散到了我國大部分省會中心城市,交通擁堵的治理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有報道說,去年年底,甚至連西部城市蘭州,也針對交通擁堵的現狀提出了參考上海市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建立私家車號牌每年或每月定量發放和拍賣制度,減緩私家車高速增長趨勢。

  如果部分省會城市效仿北京的做法,將會使國內汽車銷量減少20%-30%,世界第一汽車消費大國的帽子又會重新戴到美國人的頭上。

  如果大家都限制外地車進城,那么中國的城市仿佛又回到封建割據時代。

  北京限牌的效應甚至影響到歐洲股市行情。20101224日,德國汽車制造商的股價全線暴跌,寶馬的股票下跌6.2%,大眾下跌5.6%,保時捷下跌4.9%。寶馬之所以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是因為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獲利最大。法國標致也受到了牽連,股價下跌2.1%。

  近日,零點咨詢公司公布《2011年北京治堵綜合措施公眾態度研究報告》,顯示七成公眾認為治堵新政治標不治本,對效果并不看好。在公眾看來,小汽車數量增長過快是標,政府規劃管理才是本。治堵新政并未治理根本——政府規劃管理方面(例如道路的規劃設計、公共交通的發展等),而更多是對小汽車的數量限制方面。對于治堵新政能否解決交通擁堵,多數公眾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四成(40.7%)居民信心不大或沒有信心,真正有信心的只有不到一半(48.7%)。公眾整體信心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北京交通擁堵由來已久且成因復雜,難以根除,另一方面由于剛出臺新政在公眾看來有不少治標不治本之處,預期較低,尤其是對限量限停兩項措施預期更低。接近六成居民認為最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問題,其中有超過三成指向規劃部門,12.1%指向交管部門,14.3%指向其他政府部門。

  東京地區的人口是1300萬左右,面積是2155平方公里。北京地區的人口大約2000萬人,面積是16807平方公里。北京的面積是東京的倍,人口只是東京的近兩倍。按照最新數字,掛有東京牌照的汽車有462.8萬輛,在北京上牌的汽車是471.1萬輛。也就是說,北京的人口密度只是東京的 1/4,人均汽車保有量是東京的1/2,但是東京交通暢通,而北京擁堵異常。由于東京擁有完善的立體化道路交通體系,緩解了擁堵問題。

  至于廣州模仿北京,讓人覺得非常可笑。廣州汽車保有量不過160萬輛,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也差不多是這個規模,就已經受不了了。我在洛杉磯聽到的數字是1200萬人,1600萬輛車,也沒有擁堵到北京的程度。中國有183個城市要建國際大都市,40個城市要建CBD,他們的目標是倫敦、紐約和東京。中國哪個城市有倫敦、紐約、東京的管理水平?一個國際大都市,連160萬輛汽車都受不了,還有什么資格吹牛?

  社科院編制的《2010年城市藍皮書》指出:由于城區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急劇膨脹,加之不少城市片面強調土地的城鎮化,熱衷攤大餅式的外向蔓延,越來越多的大城市已經出現明顯的膨脹病癥狀。這些癥狀包括交通堵塞、住房擁擠、房價高企、資源短缺、環境質量惡化等。

  城市空間的無序開發進一步加重了膨脹病。中國沿海一些城市開發強度過高,加劇了資源環境壓力。藍皮書稱,目前,深圳的開發強度已達40%,東莞達到38%,遠高于香港、日本三大都市圈、法國巴黎地區和德國斯圖加特的水平。一些城市則大建花園式工廠,各種形式的圈地現象嚴重,在工業化過程中犧牲了居民的福利。

  過于注重外延式的城鎮化導致了中國城市大而不強,軟實力相對不足。社科院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盡管城市規模排名靠前,但在綜合競爭力方面,中國城市遠遠落后于紐約、倫敦、東京等大都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分別排在了第37、59、71120位。

  最近,讀到加拿大學者雅各布斯的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他在書中說:通常,汽車都會被方便地貼上“壞蛋”的標簽,要為城市的弊病和城市規劃給人們帶來的失望和無效負責。但是與我們城市建設的無能相比,汽車的破壞效應只是一個小得多的原因。規劃者們,包括手頭握有大筆資金和巨大權力的公路設計者們,在碰到如何讓城市與汽車和諧相處時卻茫然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在城市中如何對待汽車,因為他們原來就不知道如何來規劃一個可實際運行的有活力的城市--不管有沒有汽車。

  從交通運輸的角度看,汽車到底對城市造成了多大的負面影響,又有多少是因為我們無視城市的其它需求、用途和功能的原因造成的。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TAGS: 無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