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前11個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40.01萬輛和1639.5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1%和34.05%。盡管2010年汽車產銷統計尚未結束,但根據“12月份汽車銷量通常會超過11月份”的市場走勢,2010年全年中國汽車銷量肯定超過1800萬輛從而再次超越美國,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悄然間,中國公眾的生活已經進入“汽車時代”。 然而,在逐漸擁堵的城市街道和日顯狹窄的國道、省道上,抱怨交通狀況的人不斷增多:行人要時常面對與機動車“搶道”的窘況;騎車人嫌日漸增多的機動車占據了本應屬于他們的“非機動車道”;駕車人則在不停地質問,行人的交通意識為何如此之差?在抱怨聲中,是大家都在面臨的共同話題:中國的“汽車文明”何時才能實現? “堵上添‘堵’,影響速度不說,更鬧心”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車輛擁堵現象,“堵車”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生活中的一大“心病”。不僅如此,機動車的隨意變道、搶道、逆向行駛,電動自行車隨意駛入機動車道,行人與機動車爭搶活動空間……這些堵上添“堵”的行為,不僅減緩了車輛的行進速度,還影響人們的辦事效率。 供職于西安一家投資擔保公司的馬開告訴記者,每天早上上班是他最頭疼的時刻。“為了鍛煉身體,我以前騎自行車上班。但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就放棄了這樣的做法。”馬開說,“一些私家車為了搶時間,動輒就駛入非機動車道,把我們擠上了人行道,現在的人行道又這么窄,根本沒法騎車。” 馬開說,在他不長的“騎車生涯”中,已經因為機動車的不正常行駛,與幾位司機發生過爭吵,“擁擠的道路不僅影響了速度,還讓人的心里也添了‘堵’。”馬開說,短期內他不會再騎自行車上班。現在,他也開上了自己的汽車——一輛親戚不再使用的二手小排量汽車,“雖然堵,但不受氣。” 為了緩解城市日益嚴重的擁堵現象,許多城市出臺了諸如設立公交車專用道、簡易交通事故快速理賠等多項舉措,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為了便于自身的行駛,私家車駛入公交車專用道是普遍現象;一些小的交通事故因為雙方的互不相讓,糾纏不已也不再是個案。 記者在北京、西安、石家莊等地采訪時,一些司機告訴記者,為了加快道路的通行速度,一些地方采取了“單行”“禁左”“禁停”等舉措。但是,單行道不單行、禁左道仍左拐、禁停道停滿車在一些地方已經司空見慣。 面對日益擁堵的道路和逐漸增多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交通行為,作為執法者的交警,也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著諸多的無奈。 呼和浩特交警包寶德告訴記者,盡管已經在交警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但他感覺到,近三年來,雖然能買得起車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多人的素質和法規意識并沒有提高,不文明駕駛行為越來越多,“執法壓力越來越大。” 包寶德回憶說,在一次例行檢查中,自己試圖攔住一輛闖紅燈的轎車,但是駕駛者非但沒有停車,反而加速行駛,結果造成同事被撞傷。“其實,執勤警力的相對不足及對違章車輛處罰力度過弱,也可能助長了不文明的交通行為。” 包寶德告訴記者,盡管不斷增加警力,延長執勤時間,但是酒后駕車、隨意變道、強行加塞、亂停亂放以及違規后逃避處罰,甚至襲擊交警的事件,一直屢禁不止。 對于駕車人、騎車人及行人彼此之間的不滿,已在北京居住12年的美國人杜大衛說,中美兩國交通狀況差別最大的地方在于:在美國,交通警察是無處不在的,他們非常嚴格。“再小的違規,都可能被發現,同時,罰款的費用是很高的。我覺得中國可以在制度上再嚴格一些,不要讓人們僥幸逃脫懲罰。” 對于目前存在的與交通有關的“種種亂象”,在北京生活的美國人帕特里克說,中國家庭有車的歷史不是很長,人們現在雖然學會了在現實的世界里怎樣彼此相處,但是在車輛方面,可能還需要一些耐心。 對于已經悄然來到的“汽車時代”,每一個人似乎都不能置身度外;對與之相伴的“汽車文明”,“汽車經濟”的參與者也有話可說。 曾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阿聯酋等中東國家生活過的律師王洪,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切身體會。他說,國外汽車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駕車人在行車、紅燈、搶道、錯道時的駕駛“理念”,與國內駕車人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的汽車經濟才剛剛起步,汽車還是駕車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在中國人的‘汽車意識’里,還沒有將汽車當成普通的代步工具,這也就導致在中國‘汽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人們的‘汽車文明’似乎還遠未到來。”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說,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業內道德,中國正在加速“駛”入汽車社會,但是“汽車文明”確實還相距甚遠。“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沒有規則意識,缺乏道德觀念,卻是不爭的事實。行車文明只是一個方面,更深層次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領域的問題,更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馬懷德認為,目前頻繁出現的惡性交通肇事案件,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執法不嚴。“因此,應當首先加大對法律的宣傳和普及力度,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法律的嚴肅;同時,在執法過程中,也要嚴格執行,不能因為經濟能力及權力的存在就偏袒執法;從文化的角度上講,應當在全社會樹立起對生命的信仰和敬畏之心,使每個人都能關心他人、約束自己,為社會創造良好的秩序和環境。”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次出現惡性交通事故后,中國網民們的激烈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的平等和獨立意識在增強。 2010年11月28日下午,一輛轎車在把一名河南平頂山學院大三女生撞倒后逃逸,造成這名女生死亡。數百名平頂山學院的學生自發排起“人墻”,保護女生的尸體及肇事現場。 “我希望隨著人們的公民意識不斷增加,‘汽車文明’能夠早日到來。”王偉說。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