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論廣州九州與北京雅森兩個汽車用品展會誰將“敗寇”,誰又將“成王”。兩個展會時間安排如此緊湊(廣州汽車用品展2月20日至22日;北京汽車用品展2月25日至27日)、參展規模如此相近(廣州汽車用品展面積為15萬平;北京汽車用品展面積為12萬平),競爭之白熱化可想而知。唯見古風所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之悲壯氣慨,惆悵的不僅是筆者一人,更有比比皆是、奔南走北的汽車用品參展商與專業買家,相較筆者更為惆悵:咬牙切齒,只恨分身乏術,誰愿遭這番舟車勞頓之苦?
冷靜思考與分析,就不難發現,南北汽車用品展會舉辦地有著完全不同的市場背景,九州汽車用品展背靠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生產基地,而雅森汽車用品展卻立足北京為核心的環渤海消費市場。一個是生產基地,一個是消費市場,形成兩極之差,市場迥異。眾生云云,在消費地辦展,還是在生產地辦展,哪里更貼近汽車用品市場的需要呢?由此,一個關于哪里更適合辦汽車用品展會的話題由此展開。
尋找全國最大的汽車用品消費市場
放眼全國汽車用品市場,從制造起源的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市場,到外貿進口的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市場,再到快速崛起、內貿銷售的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市場,汽車用品消費核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由南向北發生重大轉移。
廣州是國內最早的汽車用品集散地,開放程度較早,經濟發展也較快,對整個汽車用品產業的發展影響深遠。在很長一段時間,廣州是全國各地以及國際汽車用品采購與批發的不二選擇;一直以來,上海在我國城市發展定位中有著國際大都市的定位,吸引了相當多的國際大牌進駐,進入我國高端汽車用品市場與渠道,特別是對產品有著較高品質要求與高額利潤回報的4S店渠道;北京是國內大都市經濟發展較晚但絕對是近5年發展最快的大都市,隨著汽車保有量的節節攀升帶動了當地消費市場與周邊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汽車用品企業要打開北方市場,北京成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商家的必爭之地,因此,北京也是目前最優質區域經銷、區域代理、連鎖店、4S店、終端店最為集中的城市,立足本地消費市場,向環渤海市場快速延伸,輻射華北,東北,西北等整個北方市場。
北京在2008年就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城市與汽車用品消費市場。強大的本地消費需求與便捷的商品物流中轉對主流汽車用品廠商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北京消費潛能得到了進一步挖掘與釋放。2011年“北京交通治堵新策”正式施行,將對北京市場的480家4S店的整車銷售產生負面影響。這一政策的出臺將迫使4S店銷售模式做出重大改變與調整:由“售”轉向“服”。汽車售后服務將有可能讓北京4S店獲得新生,尋過突破。因此,汽車用品北方市場預期將進一步擴大采購需求,有望在產品質量與數量上將再上一個臺階。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北京作為全國消費市場的領跑者,對汽車用品品牌企業更是一大利好,也是售后品牌企業對接4S店、產品進駐4S店渠道的最佳時機。2月24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國展)舉辦的中國汽車消費論壇,以及2月25日至27日舉辦的北京汽車用品展將為汽車用品品牌企業提供及時而絕佳的企業品牌宣傳與最新技術新品展示的交流平臺,更好的把握機會,贏得廣闊市場。
尋找全國最大的汽車用品生產基地
上面提到,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市場是國內最早的汽車用品生產、經營的集散地。直至目前,珠三角汽車用品制造優勢從未被其他區域超越過,全國至少70%以上的汽車用品出自珠三角企業,并早已形成“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集中在永福路核心區的汽車用品專業賣場就達近十個之多,集中度非常之高,“永福路”在汽車用品生產經營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相當一部分企業自身對于知識產權的漠視,伴隨而生的制假販假也是層出不窮,擾亂市場秩序,并不利于珠三角市場龍頭地位的有效發揮,已嚴重影響著行業未來健康發展與趨勢引導。
另外,由于地處我國經濟前沿城市的土地稀缺與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以及通貨膨脹導致原材料等基礎物質價格快速上漲等不利企業生產經營因素的影響,企業盈利水平與成本控制能力下降。部分實力一般、信息閉塞的汽車用品企業難以為繼;而其它部分實力品牌企業考慮到未來發展需要,近兩年增資擴廠舉措頻繁,由于在前沿城市擴廠所需成本大幅上升,轉廠與擴廠內遷成為企業應對成本上升的有效解決之道,我們從好幫手、索菱在江西新建工業園區就能窺見一斑。未來,工廠向內地快速、規模轉移將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態,這對稀釋珠三角未來汽車用品制造業領導地位同樣具有負面影響與聯動效應。廣州以品牌運營為中心的發展思路若能確立,將會進一步推動第三產業在廣州快速發展。
在弄清楚在汽車用品消費市場辦展,還是在生產基地辦展哪個更適合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參展商,特別是品牌參展商的目的,是要通過汽車用品展會“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那么,參展商到底是要“走出去”,還是要“引進來”呢?
目前,國內大大家小的汽車用品生產企業至少有兩萬多家,而國內最大規模汽車用品展會的參數據統計參展商僅為3000多家,不足整規模的15%,因此,這3000多家參展企業被認定為行業的主流廠商,可以說,這此企業通過展會都“走出去”了。也就是說,國內還有絕大一部分企業采用非常傳統的口碑相傳方式與單一的廣告模式宣傳自己的公司與產品,品牌建設還無從談及。而這一部分企業理所當然的被認定為非主流廠商,更多的小企業還處于創業初步階段與生存階段,拿不出多余的資金做推廣宣傳。
盤點汽車用品企業參展的目的,不外乎三個,一是推廣高端品牌,二是彰顯企業實力,三是尋求商業機會。當然,這三個目的并非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緊密關聯的,只是各自的著眼點不一樣而已。通過以下分析,我們就不難得出結論:汽車用品消費地更適合辦展,而且更適合于辦綜合大展,比如北京作為汽車用品消費及流通中轉中心城市,更適合辦綜合性的大型展會;生產基地也不是不無優勢的,由于某一類產品過于集中,因此,生產地更適合于辦專業展。比如廣州、深圳作為汽車電子基地就更適合于辦汽車電子專業大展,臺州的汽車坐墊基地就更適合于辦汽車裝飾專業大展……
從以上三個類型的參展企業來看,通過展會做“高端品牌推廣”的企業更希望去消費地參展,一來可以更好的了解消費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經營與市場策略,領跑市場,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與終端消費市場認知,為品牌形象增值;二來可以加強市場銷售渠道的溝通,充分考察市場,加強對銷售道的管理與品牌形象的維護。同樣,這樣的品牌企業并不會排拆在自己所在生產地辦展,這樣也有利于利用展會之機聚合自己的經銷渠道,組織參觀工廠、年會、新產品發布等活動,達到企業文化與企業實力在合作商之間的傳播,增強對企業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增強銷售渠道的信心。其中參展企業中很少一部分企業是為“彰顯實力”而來,說白了就是為競爭對手而來,實力競爭對手到哪,這些企業就跟到哪,恨不得就在其展區對面“一較高下”,以期借其競爭對手實力提升自己在觀眾中的關注度與曝光頻次,這也不失為一種“品牌快速成長”的捷徑。但是,這類企業受限于自身實力不足,由于參展投入資金有限,要么采取就近原則選擇在產生地參展,或者縮小規模,硬著頭皮采取跟隨策略兩地參展。這個“彰顯實力”群體是最為搖擺的一個群體,而往往這類企業在行業發展中很難有所作為。展會中最為龐大的一個參展群體就是以成交為主要目的的“尋找商業機會”群體,至少占到整個參展主流廠商的80%以上,他們最傾向于選擇消費地的展會參展,特別是大型綜合汽車用品展會,因為這里有來自全國各地最優質的經銷商、代理商、連鎖機構、4S店、網絡銷售及龐大的消費群體,通過在消費地參展能直接產生訂單與快速成交。因此,這個“尋找商業機會”群體也就有了“走出去”的必要,通過增加訂單來打開全國市場,增強企業盈利能力,而這批企業也最具成長性,是行業的中堅力量。
目前的北京汽車用品市場就宛若香火鼎盛的寺廟,香火鼎盛自有鼎盛的原因。北京政府要將首都打造成國際超級大都市,實現首都核心經濟圈的構想。形成多個區域性核心商務區;在某些核心商務區建設地下單行交通;實現CBD東擴;西長安街主干道再向西延長20公里;到2015年軌道交通將達到700公里;到2020年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萬元人民幣;居民平均壽名達到84歲……而河北省政府針對于首都經濟圈的構想提出環首都經濟圈新設想,將北京周邊河北省的11個縣市融入到北京經濟圈,與北京經濟共同發展,實現河北經濟騰飛。從更大范圍來講,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將是繼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之后,我國快速崛起的第三大經濟圈,將在全國經濟中產生重大的、積極的影響,推動全國經濟快速崛起。因此,北京作為中國的心臟,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將來更有可能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城市。這些,是任何城市發展過程中都無法比擬的優勢,這也將在未來幾年內拉開與其他城市的距離,實現國際超級大都市的夢想。
北京經濟環境的改變,對于主流汽車用品企業進入北京本地消費市場,輻射北方市場,布局全國市場提供了發展契機。而2011北京汽車用品展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首度舉辦,這也將標志著中國汽車用品行業進入高規格展會領域,拔高了行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更預示著汽車用品行業將進入汽車產業鏈中的主流環節,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國家政府、金融機構、國際品牌、汽車廠商、4S店以及消費者的積極關注和參與,將中國汽車用品行業推向新的高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