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汽集團成立于1992年,1995年與臺灣裕隆所屬的“中華”汽車公司共同組建東南汽車。東南汽車初期以生產商用車為主,生產“中華”汽車導入的得利卡和富利卡兩款中型客車。創始之初東南汽車銷量快速攀升,但隨后幾年東南汽車經營遭遇困境。
2007年,經歷多次談判之后,三菱汽車終于入股東南汽車,公司股權結構變為福建汽車50%、“中華”汽車25%、三菱汽車25%。2007年10月,懸掛三菱標識的戈藍上市,東南汽車形成了東南品牌主打經濟型車、三菱走中高端路線的雙品牌格局。
多股東結構并未給東南汽車帶來充足的發展動力。東南汽車自身缺乏產品開發和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其中東南品牌產品開發和導入由“中華”汽車完成,三菱品牌的技術和產品均源自三菱。
2008年之前在福汽集團工作多年的熊偉(化名)介紹,為東南品牌配套的臺資零部件供應商因初期投資成本過高,不愿降低零件價格,導致東南汽車成本難以控制。甚至一段時期內,東南汽車整車產量都要受限于零件企業提供的數量。產品銷售層面,東南品牌和三菱品牌實行分網銷售,但在實際操作中又常常是兩個品牌同店銷售,形成了復雜的內部運營關系,并帶來員工融合的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中華”和三菱似乎對東南汽車并不過于熱忱,產品導入緩慢,東南汽車一度2年之內沒有新車投放市場,導致銷量下滑。
基于對未來汽車行業重組兼并和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的雙重認知,福汽集團開始尋求外部合作,并先后與北汽集團、廣汽集團接洽。2009年北汽集團與福汽簽署了收購福建奔馳公司40%股權的協議,并開始了盡職調查;2010年傳出廣汽集團加入東南汽車重組爭奪的消息,但均未成為事實。福汽沒有披露兩次重組失敗的原因,但有機構認為地方政府希望將利益最大化而進行了干預。
根據2011年《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福建省政府鼓勵福汽參與國內外大企業合作、嫁接央企實行擴張。對比北汽和廣汽集團,東風作為接洽企業中唯一的央企優勢明顯。
福建省政府相關材料顯示,東風重組福汽集團估算新增投資約200億元,產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并帶動福建省汽車相關產業投資約600億元,2017年愿景為將福建省打造為百萬輛級汽車基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