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連續保持10多年增長的行業,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行業正處在轉型的當口。
“當前中國的發展狀況決定了老百姓出行不可能都依賴汽車,電動自行車是有力的補充。但目前電動自行車行業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仍舊突出,同質化、低端化的市場競爭格局也仍未根本改變。”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對者表示,面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動自行車產業在其布局、生產方式、產品消費以及產業文化等方面,都面臨著一個重要轉折期的新契機。
在智能化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現實背景下,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升級也成為了行業的共識。
行業整合在即
來自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已連續保持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長,特別是近兩年來,年產銷量都超過3000萬輛,去年更是達到了3505萬輛。據最新測算,目前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經達到1.62億輛以上。
“如此多的電動自行車行駛在中國的馬路上,這是一種中國特色。對于鄉鎮、農村和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來說,電動自行車仍是主要的代步工具。”馬中超對記者說,同時因為能源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加劇,電動自行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不過,目前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情況良莠不齊。
“目前大部分企業仍然把重點放在低端產品上,同時仍停留在價格戰的時代。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過低、缺乏品牌意識等問題依然存在。”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剛認為,“這也讓外界認為,電動自行車行業就是一個技術含量低的行業。電動自行車行業要想獲得新的發展,必須跳出這個行業印象,走智能化道路。”
“行業標準不統一、電池安全性不高、企業惡性競爭時有發生、城市政策限制等因素將阻礙電動自行車產業的健康發展。”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也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電動自行車行業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于1999年正式實施,距今已有14年,仍未更改。當時僅有生產企業20多家,年總產量不足15萬輛。而到目前為止,電動自行車行業規模已經是1999年的200多倍。
“新國標從十年前啟動修訂至今,曾先后出了十多個修訂稿,出臺時間也不斷被推后。目前標準修訂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新國標也已形成征求意見稿,希望各部委能夠給予重視,爭取春節前后發布。”馬中超介紹,按照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建議,希望國內電動自行車企業保留在80家左右。
智能化或成為突破口
“我們已經探索將同步變頻電機、新動力(310328,基金吧)電池、GPS衛星定位等方面運用到電動自行車身上。最近還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簽約,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希望能夠嫁接引入中國航天的品質管控、新技術和新材料,包括用于電機控制的精準化方面等。”胡剛說,智能化是電動自行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
馬中超也對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趨勢給予肯定。他認為,智能化將帶給電動自行車行業一些顛覆性的變化。“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變革,需要有更多像新日這樣的電動自行車龍頭企業率先做出改變。”
不過,智能化電動自行車的價格問題則是消費者除性能之外關注的另一個重點。蕭函認為,智能化電動自行車將普通電動車的各項功能升級改善,實用性、高效性大大提高,但成本較高卻是智能化電動自行車無法回避的問題,售價方面很可能無法在短期內下降。
“這要看我們合作的航天方面給我們一個什么樣的成本了。如果有好的政策支持、并且有更多的企業共同分享一項航天技術的話,那么我們利用這項技術的成本就會降下來。”胡剛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強調,智能化電動車更注重進行價值戰而不是價格戰,“比如"尿不濕"就是根據美國宇航員的用品演變而來的,但"軍轉民"后的"尿不濕"非常實用,又有多少消費者會認為"尿不濕"太貴而不用呢?”
馬中超也對記者表示,電動自行車發展到智能化階段,打的就不是價格戰了,而是技術差異戰。“只要老百姓覺得是好東西,即使價格偏貴,他們也會買。”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