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報道,本周三,菲亞特宣布就收購克萊斯勒剩余股權與美國汽車工人協會下屬信托機構VEBA達成一致,將斥資36.5億美元(約人民幣220.9億元)收購克萊斯勒41.5%股權,預計將于1月20日完成。屆時,菲亞特將擁有100%的克萊斯勒股份。這筆交易耗費巨大,不過總體來說,菲亞特從中受益匪淺,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菲亞特股價上漲15%
菲亞特收購克萊斯勒剩余股權所花費的錢分為三部分,其中17.5億美元由菲亞特集團直接現金支付給VEBA,而克萊斯勒公司將為這筆交易支付19億美元的特別股息,此外,菲亞特還須在4年內分期向VEBA支付7億美元。
菲亞特與VEBA的收購拉鋸戰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菲亞特目前負債累累,不過由于早先便已經為這項收購做了資金準備,菲亞特并不需要進行專項融資,當然這與菲亞特因為糟糕的業績在金融市場上毫無吸引力有很大的關系。據內部消息人士透露,VEBA預估所持有的克萊斯勒股權價值50億美元,而分析師認為只值40億美元,之前VEBA推動克萊斯勒上市就有借機抬價之意。
大筆支出將給菲亞特帶來的財務壓力,而收購完成后菲亞特歐洲產能向美國轉移可能引起工會的反彈,這些不確定因素給菲亞特此番收購克萊斯勒剩余股權蒙上了一層陰影,并令人聯想起戴姆勒與克萊斯勒不成功的聯姻。不過在用腳投票的資本市場上,投資者還是用股價一天上漲15%來表達了對菲亞特此次收購的支持。“我們原以為菲亞特需要付出更多的資金”,倫敦的一位分析師說道。“馬爾喬內(菲亞特CEO)壓低價格做了一筆大買賣,不需要額外的融資就完成了交易”,Bernstein Research的研究員贊揚了馬爾喬內,“可以確定他在圣誕假期做了比我們更多工作”。
財務上的勝利
意大利一位長期研究菲亞特的教授Giuseppe Berta稱贊這次收購為“神來之筆”,他對菲亞特CEO馬爾喬內創造的獨特收購資金結構充滿溢美之詞。在這次收購中,菲亞特集團僅需直接支付17.5億美元,剩下的大頭由克萊斯勒承擔,這將為虧損中的菲亞特大大降低負擔。
在經過菲亞額控股4年之后,克萊斯勒已經成長為一家具有強大盈利能力的公司。該公司在2012年的利潤為16.7億美元,高于前一年的1.83億美元,而同期扣除克萊斯勒之外的菲亞特集團為虧損6.21億歐元(約合8.5億美元)。而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克萊斯勒實現連續9個季度盈利,前三個季度的營收總和為509億美元,利潤總和超過11億美元。而今年第三季度,刨除克萊斯勒部分的菲亞特仍處在虧損之中,達到2.47億歐元(約合3.4億美元)。在菲亞特自身暫時扭虧無望時,收購克萊斯勒剩余股權有利于扭轉糟糕的財務狀況。
運營上的互補
財務出身的菲亞特CEO馬爾喬內對成本控制頗有心得,他曾表示一家車企只有產量超過500萬輛時才有可能保證盈利。在這次收購完成之后,菲亞特-克萊斯勒將一舉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公司。“這次收購將載入史冊”,馬爾喬內評價此次收購時說道,“將讓我們成為一家全球性的車企”。
除了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形成的規模效應將有助于降低成本外,雙方的互補性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菲亞特的主要業務在歐洲市場,產品以小微型車為主;而克萊斯勒的主要業務在北美,產品也中大型車以及SUV車型為主;雙方在產品研發以及營銷網絡方面互補性極強,若順利整合,將對大眾、通用、福特產生嚴峻挑戰。當然,這前提是馬爾喬內別出昏招,比如之前讓克萊斯勒300C掛藍旗亞的品牌在歐洲銷售,就令大幫對意大利汽車高貴氣質情有獨鐘的老用戶轉投德系車陣營。
而在被視為全球汽車界希望的中國市場上,菲亞特“二進宮”之后重新布局,克萊斯勒旗下SUV車型賣的火爆但本地化進展一直緩慢。此番雙方合并之后,將有利于和兩大品牌之力,推動菲亞特與克萊斯勒的本地化進程,更好地分享中國市場爆發帶來的紅利。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