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油耗限值將近 專家提出應對挑戰三大方式
2014年1月9日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中國大陸,當人們清早起來習慣用手機看看今天的PM2.5值時,當在淘寶上搜“口罩”能查到十幾萬家網店時,藍天成了只存在于記憶中的稀缺品,新鮮的空氣成了富翁也買不起的奢侈品。

  盡管,環境污染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作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行業以及石油消耗的大戶,汽車產業無疑需要成為重點整治的目標。而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節能減排都將是中國汽車行業的關鍵詞。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對汽車制造商的平均燃料消耗提出了明確的量化標準和時間節點:目前,國內乘用車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38升/100公里,按照要求,到2015年,這一標準要降至6.9升/100公里,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

  面對油耗限制期限一天天臨近,很多車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新的燃油限值是一個比較高的標準,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目前達到這個要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北汽集團研究總院院長顧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油耗要下降,發動機方面,汽車電子方面都要提升。

  技術的升級意味著成本的提高。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邢如飛介紹說,從開發費用角度講,發動機的開發費用占整個車的開發費用三分之一還要多一些。“省15%油就要增加15%的成本。”

  企業的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嚴格的懲罰措施。根據規定,對達到國家標準的汽車產品,納稅人執行標準的納稅稅率;而對低于國家標準的汽車產品,則按等級提高納稅稅率;對不達標的車輛將予以懲罰性收稅。近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處長吳衛曾明確表示,未來要從市場化、法制化兩方面著手,嚴格乘用車燃料消耗管理,“不達標的企業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截至去年年底,大約有24%的國產車企業和32%的進口車企業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強制性標準,沒有達到2015年燃料消耗限值標準的企業比例則達到78%。也就是說,如果到了明年這78%的企業的燃油消耗依然達不到6.9升/100公里,有可能面臨被罰款甚至退市的危險。

  2015油耗限制日益逼近,汽車企業如何應對才能抓住“救命稻草”?專家認為,推出高性能發動機、推出更多小型車、上馬新能源車項目是應對挑戰的三大方式。

  據了解,大眾、日產、豐田、現代、福特在內的多個品牌都已經或計劃在最近幾年內,推出小排量汽車或更為節能環保的動力總成技術。對于合資企業來說,企業要想生產利潤率較高的大排量車型,需要做的是投入相應比例的小排量節能環保車型來攤低油耗。

  對于部分以小排量產品為主打的自主品牌企業而言,油耗限制壓力并不大。對于產品較多集中在中級車領域的自主品牌,要在兩個方面需要繼續努力。第一是降低發動機排量,進一步提高車企的整體油耗水平;第二是推出更多小排量的汽車產品,從整體上拉低整個車企的平均油耗水平。

  對于第一點,很多自主車企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小排量發動機。以比亞迪為例,除了已經上市的1.5T之外,其新開發的1.2T增壓發動機,已經搭載在諸多比亞迪的緊湊級車型上,包括F3、L3、G3等車型。而去年底上市的“秦”以雙擎雙模的優勢實現了百公里油耗1.6L。這對拉低車企整體油耗有很大幫助。

  除了比亞迪,吉利也推出了1.3T增壓發動機,長安、長城、華晨、海馬等都有自己的1.5T增壓發動機,奇瑞有自己的1.6T增壓發動機,未來還會推出1.4T增壓發動機。它們的廣泛使用,對于油耗水平下降也會有較大促進作用。

  清華大學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宋健認為,對于生產燃料值消耗較高的SUV、微型客車等企業,新能源汽車是企業降低整體燃料消耗最有利的解決方案。混合動力是能夠在現有基礎上實現降低一半油耗的技術,這對燃油消耗總量近55%的汽車行業來說可以解燃眉之急。“不過,混合動力要想實現產業化還需要國家政策的傾斜和鼓勵。目前,政策始終沒有對混合動力進行大力度補貼推廣,車企仍然持觀望態度。”

  以生產SUV為主的長城汽車已經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該企業項目工程師說:“長城為了達到相關政策要求,最佳方案是推出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目前1.6T發動機已搭載在部分SUV車型上,未來還將繼續研發此類小排量發動機。”

  汽車企業在尋求解決方案的同時,很多網友也對這一政策能否實施表示質疑。在近期蓋世汽車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5%的網友認為油耗限制這一政策很可能因為國內車企沒有重視和過于苛刻而被迫延期。

  如果將我國的油耗限制與美國相比,可以發現仍有差距。據了解,美國在2012年實行的油耗限制中規定,到2025年,車企的產品平均燃油經濟性要達到56mpg,即百公里油耗約為4.2L,平均燃油經濟性能提高了約一倍。

  節能減排是一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使政策的效果達到最大化;面對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汽車企業應該做出有遠見的權衡和決斷;摒棄買車時候的“面子文化”,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只有國家、企業、個人三方都有所作為,油耗限制才不會淪為一紙空文,節能減排才能更好地在中國汽車產業中推進。

TAGS:油耗限值 專家 應對 挑戰 三大方式 | 責任編輯: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