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朋友圈里,最近有許多車主分享了同一條圖文帖。大致內容是,某網友從5家不同的網上商城各買來1瓶同品牌同型號的原包裝機油,結果發現理論上應該是一模一樣的油液,卻在色澤、氣味、黏稠度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這意味著在它們中間,質量有優有劣,也許還有山寨貨。
怎樣才能區分機油的好壞和真偽?我向資深的業內人士請教,現場學習了一些鑒別的小技巧。
假冒機油少以次充好賣的多
“以前市面上有許多用廢機油處理后再賣出去的劣質假冒機油,但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很少了。”將才精修的高級技師江德才說,“更多的是以次充好賣,包括一些私人網店”。
略有機油常識的人都知道,機油主要分為礦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機油三個等級。全合成機油為最高等級,同時也是價格最貴的。
以次充好,便是用礦物油混充合成油賣高價,或者兩者摻雜在一起——各種摻雜比例都有。“然后用‘正品’包裝盒重新包裝,盒子很便宜,5元一個就能買到。”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自己就曾上過一次當。
“當時訂購了一批貨,打防偽電話過去,語音提示是正品。結果連防偽電話都是假的,與正版的一對比,號碼差1個數字。連語音電話都安排好了,他們整個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
一聞:味全合成油帶芳香
機油好壞真偽的鑒別,其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算是業內人士,也沒有一個人敢拍著胸脯保證憑自己的雙眼就能百分百鑒別出來。要去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用儀器檢驗才最靠譜。”江德才如實說。
不過,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基本判斷一下。“車主平日里自己買機油,也應該用得上。”江德才就曾用這三招,教同行的朋友購貨時使用。
三個事先準備好的礦泉水瓶,各往里倒了些同一品牌不同等級的機油。這是目前機油市場上最常見的一個品牌。
三瓶,同時擺在桌上。我各自拿起聞了聞。中間一瓶貼著“礦物質機油”的標簽,聞起來很刺鼻,帶有類似柴油的氣味。左右兩瓶,味道就沒那么沖,最右的一瓶,也就是全合成油,甚至還有一點芳香。
“很重的礦物味。”我所聞到的類似柴油的氣味,江德才把它稱為礦物味。這是礦物機油獨有的氣味,極好辨認。
“機油一般都是由基礎油和添加劑調和而成,合成油就是加了各種添加劑。”全合成油的芳香,就是添加劑的氣味。
所以,市面上的機油,如果是以礦物油冒充合成油,用聞味道來鑒別,最方便也最靠譜。
二看:色越優質的機油越透亮
第二個明顯特征,就是色澤。一般來說,同品牌不同等級的機油,顏色深淺度:礦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
同樣是這三瓶機油。帶有礦物味的一瓶,顏色明顯最暗淡,總體偏棕黃色,有點類似濃度極高的紅糖姜茶色。
而半合成、全合成的兩瓶,明顯要清澈透亮得多。半合成油接近冰紅茶的顏色,全合成油則更淺些。
“從色澤上講,全合成油,是所有等級中看上去最干凈最清澈的,相對顏色也最淺。”
當然,全合成油也并非都是統一色調的透亮黃。不同品牌,顏色會有不同。
江德才又打開兩瓶正品的全合成油,一瓶美國原裝,一瓶英國進口,各倒入一次性杯中。左邊的油液色澤黃偏綠,有點類似熒光綠;右邊的則是純正的金黃色。
“礦物油,也不只棕黃色一種,還有熒光綠和紅色。顏色都很深。”
用過的廢機油,那就更好鑒別了,黑得發亮。
三搖瓶:等級越高氣泡消失得越快
第三種自檢辦法:搖晃法。
這一次,我們用的是某新加坡進口品牌的機油,全合成和半合成兩種。
分別裝進兩個玻璃瓶中,塞上蓋子,用力上下搖晃,直到兩瓶都起了豐富的氣泡。然后,放于桌面上靜止,等待氣泡自動消失。五六分鐘后,左邊全合成油的玻璃瓶里,氣泡開始明顯少于右邊的半合成油瓶。
“氣泡消失的速度,一般,全合成>半合成>礦物油。”江德才說,這跟機油自身的流動性有關。
這種自檢法,在氣溫高的時候效果更顯著。“現在天氣冷,所有機油,不管什么等級,本身的流動性都比其他季節差。”
“如果在實體店里買機油,可以要求老板拿出同品牌不同等級的對比一下。如果購自網店,無法提前看、聞、搖,那就只能盡量選購價格不是便宜得特別離譜的,網店也要選正規點的。”江德才表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