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標致雪鐵龍集團日前在北京簽訂《全球戰略聯盟合作協議》。繼東風8億歐元入股標致雪鐵龍,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后,雙方進一步明確在工業和商業領域的全球合作。
近期,中國汽車企業完成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并購交易:中國南車收購德國采埃孚集團旗下的金屬橡膠產品業務單元,成為中國汽配行業在歐洲最大的跨國收購項目;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在申請破產的美國豪華混合動力跑車制造商菲斯克的資產拍賣中獲勝;中國一汽旗下的北達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與美國發動機制造商億科動力國際公司簽署協議,合資建廠生產發動機。
中國車企頻下“大單”的舉措表明,越來越多中國汽車企業正試圖通過并購打入國際市場、提升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東風集團執行董事、總裁朱福壽說:“中國車企實施自主品牌事業的挑戰比我們當初想象的還要大,這幾年市場占有率在進一步降低。今年1到2月份,我們自主乘用車國內市場占有率全行業只有38.3%,又下降了4.8%。”
在這一系列并購中,獲得技術成為中方最重要的目標。通過技術獲得,可以實現快速轉型升級,技術體系直接與國際接軌,為自主品牌大規模海外出口提供重要幫助。但被并購方是否樂意和中國公司分享其最新技術仍是最大的難點。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國企業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丁遠認為,海外企業很看重中國資本但也很警惕技術轉讓。沒有公司愿意喪失對自家技術的控制權。對一個產品來說,生產和銷售是可以脫節的。對方顧慮中方獲得核心技術后被撇開,因而為此制造的壁壘并不小。
一個失敗的教訓是,上汽2004年收購韓國雙龍汽車風波。盡管當時雙龍已經被上汽收購100%股權,但仍多次指控其中國母公司竊取其技術。上汽否認了指控,不過爭執一直不休,最終雙龍破產。
關于這一顧慮,東風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徐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PSA的技術對東風是全面開放的。東風和PSA合作共同參與全球競爭,在分享PSA的技術方面雙方還是有步驟的。”
從發布的合作協議上看,雙方將整合PSA現有的亞太技術中心,設立新的研發中心,在中國建立從產品前期研究、造型到工業化等全價值鏈的研發能力,在新能源核心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包括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新能源車型開發。
財經評論員文興對于中國車企的并購持較樂觀的態度:“企業要做大做強,應該有生產市場和并購市場的兩翼,正常的生產經營是線性增長,要獲得爆發性的指數結構增長很難,資本市場的收購兼并,如果做得好的話,就是指數級別的。回顧歷史,世界五百強里幾乎每個行業領頭羊,很少是通過自身積累形成的,大多是通過收購兼并。”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競爭加劇和本土車企的成長,更多中國車企正在探索適合自身的國際化發展之道,無論是東風與PSA強強聯合開拓第三方市場等并購舉措,還是上汽大通借殼英國品牌布局歐洲,抑或是奇瑞與印度車企共同開拓當地市場,都是對走向海外市場的一種探索。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率先走出溫床的,才更有機會磨礪出強大的實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東風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牽手一流跨國車企,雖充滿風險,卻也是不得不作出的明智選擇。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