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來,多名車主投訴一汽大眾速騰后懸架出現斷裂問題。一系列質量風波將這款緊湊型車中的“銷量王”推上了汽車投訴榜的首位。
或許是車主投訴過多的壓力,今年5月,新款速騰悄然回歸了獨立后懸架,并且價格不變,在配置方面也保持了原有功能。本來應該是好事,但一汽大眾的這一舉動,讓車主和媒體更加確認了之前速騰的“非獨立懸架”是存在安全隱患的。
據了解,速騰的后懸架斷裂問題是由于速騰底盤原來為多連桿獨立懸架設計,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安裝扭力梁的問題。德國大眾公司不知為何把高成本獨立懸架改成低成本非獨立懸架,這樣只能把“減震彈簧在前,減震筒在后”的結構進行反向布局,變成了“減震筒在前,減震彈簧在后”。
據業內專家介紹,全世界扭力梁結構的車型,99%是“減震彈簧在前,減震筒在后”,而新速騰的這種結構違反了業界懸架布局常規,后果就是車輛行進時,懸架擺動較大,懸架縱臂易產生金屬疲勞,發生斷裂。
7月22日,一汽大眾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相關聲明,強調“速騰的后懸架斷裂問題屬于極個別案例”,并非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出現的批量問題。
此聲明一出,網友一片嘩然。有網友表示,一汽大眾不去反省自身出現的問題,簡單地把出現的后懸架斷裂的情況都歸結為“個案”,甚至將用戶的反映稱為“有意散布的不實信息”,非常不負責任。
上述聲明發布后,關于速騰后懸架的投訴依然有增無減。從7月22日到7月29日之間,汽車投訴網接到近40件有關速騰后懸架的投訴。
據了解,自2012年3月,一汽大眾新速騰上市后,一直位居A+市場的銷量第一名。然而,在成為同級別車銷量冠軍的同時,針對新速騰的投訴也愈演愈烈。如車門三段式鉸鏈縮水、后備箱液壓支架改成機械式、前后蓋隔音棉消失以及后懸架由獨立式改為半獨立式。而后懸架的改變,成為車主投訴新速騰的主要原因。
根據中國汽車質量網的統計,2014年1月1日~7月30日,在投訴數量排行榜中,一汽大眾速騰以893條高居排行榜首位。其中,5月1日~7月30日,僅反映速騰后懸架存在安全隱患的投訴就高達671條。
一位車主在7月30日的投訴中稱,“速騰后懸架出現多次斷裂,而且在同一部位斷裂,屬于明顯的質量問題。強烈要求一汽公司召回問題車輛更換后懸架,消除安全隱患。”
對于新速騰將后懸架改成獨立式,記者從一汽大眾的一位銷售顧問口中得到了證實。該店銷售顧問告訴記者,速騰改過一次后懸架系統。網上曝出來的可能是改之前的半獨立式后懸架,這種后懸架的部分產品確實可能存在斷裂問題。現在廠家把所有在售的產品全部改成獨立式后懸架。獨立式后懸架的車是不會有斷裂問題的。
有業內人士在介紹半獨立式后懸架和獨立式后懸架的區別時,打了個比喻,半獨立式后懸架相當于四個人抬的轎子,它的穩定系數不如獨立式后懸架;獨立式后懸架相當于八個人抬的轎子,車子在過顛簸路段時會更穩定。
有業內專家表示,一汽大眾既然承認產品有問題,就應該列出一個數據,出現這個問題的轎車到底有多少輛,不能僅僅以“極個別”一筆帶過。
根據國務院2012年審議通過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草案)》規定,批量汽車產品普遍存在安全危機使用質量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由其生產者實施召回,并及時發布產品缺陷信息。對實施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缺陷。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一汽大眾發表的聲明是一次典型而失敗的危機公關,大眾的品牌形象在去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DSG事件之后再次遭遇危機,畢竟任何品牌的生存和發展都要依賴消費者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