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十三五”規劃已在制訂中,而記者從上汽集團內部了解到,在以董事長陳虹牽頭的上汽新一輪發展戰略中,技術將作為上汽新一輪突破主攻的重點。
“上汽目前在新能源和互聯網上,走得都比較靠前,在國際上都是比較先進的,這個優勢不能放棄。”上汽知情人士透露,在2014年12月31日的干部大會上,陳虹表示,上汽要繼續保持在這些新興技術領域的優勢。
在新能源上,上汽在插電式強混、純電動和燃料電池都有技術儲備,且擁有自己的專利,無論從技術還是從產業鏈的打造,可以說在國際上都屬于比較領先。
去年7月份,上汽又聯手阿里巴巴進入互聯網汽車產業。按照上汽的計劃,在與阿里的合作過程中,要從操作系統的底層進行深入的系統開發和架構的設計,打通互聯和賬號,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X”代表目前尚不能確定的,但未來可能會成為主流技術的前瞻性技術。去年8月份,陳虹整合上汽研發體系,成立以新能源、新材料、未來的主流技術方向的前瞻性技術中心;該前瞻性技術中心與以云計算車聯網、互聯網汽車、大數據管理等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戰略部一起,組成了上汽未來兩大業務主力業務研究板塊。除此之外,上汽還在硅谷設立了投資公司,緊盯國際技術趨勢。
打破十二連降魔咒要靠性能
上汽內部人士表示,陳虹的規劃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自主品牌存在的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包括上汽在內的自主品牌,都經歷了不同尋常的一年。特別是自主品牌轎車,2014年為銷量277萬輛,同比下滑17.4%,占有率為22.4%,比去年下降5.6個百分點。
在經歷了低質低價階段后,從2012年起,自主品牌紛紛進入發展的第二階段,包括上汽、北汽、廣汽等相對后進入者,直接切入到中高端領域。自主品牌的品質和口碑的提升速度相當快,遠高于合資品牌的提升速度。
但是在自主品牌提升品質的同時,合資企業也在中國市場進行新一輪的擴張,合資企業產能擴大,價格下探,直接對自主品牌造成沖擊。“為何合資一放價格,就能取得如此增長?”上汽知情人士透露,答案是因為合資產品的性能,遠高于自主產品。
雖然自主品牌也有優勢領域,如SUV領域,自主品牌銷量達到55萬輛,同比大漲50%以上。從車企發布的銷量數據看,2014年,包括奇瑞、比亞迪、江淮、海馬等自主品牌,都從SUV市場的高速增長中收獲了不同程度的紅利,但是,自主品牌在SUV仍一樣缺乏長久競爭力。
自主品牌在這個領域銷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SUV領域,尚不是充分競爭的領域,目前合資品牌仍在SUV市場維持高利潤,而隨著強勢合資品牌的下探,自主品牌在SUV市場領域的優勢,同樣可能失去。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營銷公司總經理黃華瓊看來,自主品牌在SUV市場取得成功是因為合資品牌尚未大規模進入、市場競爭并不算充分狀態下的偶然。
技術突圍是唯一的途徑
2015年以后,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市場增速區域平緩,根據中汽協的預計,市場將進入2015年,預計乘用車銷量在2125萬輛左右,增速為8%。而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及亞太汽車行業研究主管侯延琨認為,隨著自主品牌的產品升級和合資品牌規模的不斷擴大,自主與合資品牌的價差正在進一步縮小。這種變化在自主品牌尚未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力的大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自主品牌難以突破的瓶頸。加上合資企業紛紛已經進行了擴產。這意味著,對于自主品牌而言,整體生存狀況將更加艱難。
自主品牌只有往上走,在技術性能上超越合資產品,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我們要從高端俯沖式進入,產品要做得比合資品牌還要好。”上述上汽知情人士透露。
今年上半年,上汽即將上市一款SUV產品MG GS,該車零到百公里加速僅8秒,加速性能直逼保時捷、卡宴、奔馳GLA、路虎極光等豪華品牌SUV。“從數據上看,從MG GS開始,我們的性能,整體駕乘的感受,已經超越了合資產品。”上汽相關人士表示。
這是上汽 “博士團隊”打造的,包括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龔偉國、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辛軍、發動機工廠總監宋炯毅、TST6速雙離合項目總監姜超等在內的技術團隊,成為上汽未來在傳統動力開發上的核心力量,他們也是攻克上汽動力總成技術的核心成員。
“在首款SUV車型將上市后,上汽其余車型也將在動力系統上進行優化,搭載上汽自主研發和與通用聯合研發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冀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上汽知請人士透露,技術提升將是上汽下一步仍將重點堅持的方向。
不過自主品牌在進步,合資企業的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自主品牌要超越,仍將面臨艱巨的考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