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望于重塑汽車廠家和經銷商關系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修訂工作,近日再度陷入“難產”傳聞。
在深度參與《辦法》修訂工作的行業協會負責人口中,相關工作的推進情況成了“不能說的秘密”。1月2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態度謹慎,“辦法的修訂還在進一步按照流程走。沒有說哪天出,還在征求意見中,要等。”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則只用“不能說”三個字來回答。
而包括中汽協相關人士的表態也變得閃爍其詞,“目前已經發布的關于《辦法》的征求意見稿,都是非正式版本,最終以商務部牽頭單位審核并確認的條款為準。”。中汽協的回答似乎推翻了此前中國流通協會曾“半官方”公布的修訂版內容。
此前,有消息稱,修訂版《辦法》有望在今年1月正式公布,但從目前來看這并不可能。中國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蘇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辦法的出臺將至少延遲至今年年中。“我等兩天馬上要接到一個新的意見征詢稿,這意味著最近都出不來。在最后的階段,各方又再度爭議不得不擱置,可能年中出,也可能今年出臺都很困難了。”蘇暉說。
另一位去年底曾參與商務部召集舉行的《辦法》修訂閉門咨詢會的知情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辦法》延遲的真正原因不僅僅是各方利益的協調,“有不止一家大型汽車集團前去公關、游說相關主管部門,導致整個《辦法》的出臺變成了現在的情況。”該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作為主管的商務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則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應該靜待官方公布。而有媒體援引內部消息稱,《辦法》目前已進入部委的會簽環節,由于各方對這一管理辦法的意見尚未達成統一,最終版本推出尚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實際上很多人說,也有可能出不來了。”對此,同樣有消息人士告訴記者。
再度延遲的背后
“《辦法》現在還出不來,還要新一輪的征詢意見,肯定不會像大家預期的那么快。”蘇暉的上述表態意味著,《辦法》修訂工作實際上已經被迫延期。實際上,這已經算是商務部就《辦法》修訂第三次大面積公開咨詢意見卻遲遲沒法將相關規章落地。
2014年9月,商務部組織相關人士召開三次座談會,就《辦法》修訂細則征詢意見。來自與會代表人士的消息稱,新《辦法》應于2014年12月在商務部網站公示。然而,就在2014年的最后兩周,商務部卻再度公開征求意見。關于這次征求意見稿,參與意見征詢相關人士的態度卻180o急轉彎,三緘其口。
記者注意到,在2014年12月再次對《辦法》修訂稿的意見征求中,包括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等8個政府部門,以及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五個協會均收到了商務部下發的相關函件,被點名要求對《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
從2014年9月發布的第一版本征求意見稿,今年底卻再次廣泛征求意見,這4個月中到底發生了什么?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在去年12月初商務部組織的不同部門和協會進行的意見征集中,各部門拿到的新版征求意見稿已經與9月份拿到的內容有所不同。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朱孔源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以下簡稱“商會”)同期也收到國家商務部辦公廳有關函件,要求商會對《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研提意見,隨后商會于12月13日在京召開了專題討論會。
根據本報記者從相關渠道拿到的相關文字資料顯示,商會此次提交給商務部的六條建議中,有部分內容是針對新版征求意見稿被拿掉的條款再次補充。這些旨在強化經銷者話語權的條款中包括:廠家不應強勢違背經銷商的意見,廠家違約需賠償全部損失、放寬經銷商話語權、廢除建店標準等。
“新的辦法有幾條會觸動主機廠的既得利益,主要包括建立退出機制、對搭售行為進行罰款以及對經銷商的授權從一年改為五年。這三點首次提出了對主機廠的懲罰機制,肯定會引起廠商強烈反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隸屬于商務部,這個時候的確不能說什么,商會代表的則是經銷商的聲音。”長期關注汽車流通行業的觀察人士告訴記者。
據悉,目前各方意見均已交付商務部,但關于本應對外公布修訂進展及公示日期,商務部方面卻一直沉默。經濟觀察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12月份商務部相關人士口中的“很快出臺”,到現在變為“正在走流程、沒有明確時間”。而對于為何還要第三次征詢意見,商務部給出的原因是,形勢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主要是指自去年10月1日起,工商總局已經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將審核下放到地方。此外,今年1月1日,交通部等十部委共同印發的《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也正式實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