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財年寶馬全球銷量突破200萬并在多個市場創造了新的銷售記錄。在當地時間3月17日于總部慕尼黑舉行的寶馬集團年會之前,寶馬集團董事羅伯森博士(主管BMW品牌銷售和市場營銷以及寶馬集團銷售渠道)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羅伯森首先對寶馬在全球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從戰略角度來說,2014年寶馬在全球的銷量非常出色,在美國、歐洲(6年來首次增長),亞洲特別是中國都取得的巨大的成績。"
中國連續成為寶馬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但近兩年中國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高位增長已不會持續。如何保證中國市場的活力羅伯森認為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持續的進行“本土化”工作,他指出,“明年(2016年)開始實施增加到6個國產化車型的規劃,新的計劃包括大東以及鐵西工廠。”這也就意味著,從現有的3系Li、X1和5系Li三款國產車型到未來,寶馬在華投產的車型將會“翻倍”。其中寶馬已經在中國上市的2系旅行車將成為下一國產的熱門產品。以下為現場采訪的記錄:
提問:從2014年寶馬全球整體的銷量表現來說都非常不錯,但是請問對于亞洲、美洲、歐洲的表現而言,這三個市場哪個市場的挑戰大、他們又有什么不同?
羅伯森: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在08、09經歷了金融危機,在過去的一年美國才市場回歸到了危機以前的水平,因為美國市場正在復蘇,消費者愿意消費汽車的意愿也在增強。而南美市場的挑戰很大比如巴西的低GDP現狀所以市場表現的確不是很好。
歐洲也是開始表現出強力的復蘇比如英國市場在2014年的表現是12年以來首次增長。而南歐市場的挑戰仍然很大,要恢復起來也許需要2-3甚至4年時間,但好消息是西班牙2014年的增長達到了15%。
亞洲市場來說,比如日本市場在2014年第一季度銷售沒有增長,但是3、4開始出現明顯的增長。韓國市場的增長非常強,在2014年出售了4.6萬臺車因此潛力非常大。中國市場的GDP前幾年有兩位數增長,從2014年開始降低到1位數,但是全球來說依然非常好。中國市場要進入“正常化”,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是非常有前途的。因此在中國我們主要在做的就是“本土化”的工作,從2016年開始將為增加到6個國產化車型的規劃進行實施,新的計劃包括大東以及鐵西工廠。
提問: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寶馬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是中國市場進入新常態,快速的兩位數增長已經不現實,未來一段時間,如何在產品引進、品牌建設以及小型車、7座車、新能源車方面,如何加大力度保持寶馬在中國取得的領先地位。
羅伯森:我們在中國市場已經投入了2系運動旅行車它是一款前驅車,并且非常成功。目前來說,大約70-80%的車主都是寶馬的新客戶,這意味著他們以前沒有購買買過寶馬的產品,所以對我們開發新客戶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也非常重視去開發新的客戶。
另外,i3在中國的表現強勁很多i3產品的車主也同樣是第一次買車。在i3上市之后它已經成為全球電動車產品銷量第三的位置。因此,我們要把i3、i8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的技術應用到所有寶馬產品中,比如X5和后續的其他產品。對于寶馬而言,運動性更強、零牌排放也就是M和i這是寶馬產品的兩大特性坐標,未來更多的產品都會向這兩個坐標去發展
提問:中國的GDP在低位走,寶馬如何用一套組合拳去應對中國市場
羅伯森:豪華車市場的競爭一直是很激烈的,最早的時候寶馬在中國只有3系、5系、7系。但是今天我們推出了Z系、M品牌、i品牌、MINI品牌,包括X系。我們在產品的發展過程中,從我們的角度看SAV增長得非常好,運動旅行車也是非常好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未來的年輕家庭是增長的力量。包括年輕人、年紀稍長的人群都會青睞這個產品。中國的市場一直是以大型車驅動的,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入門級的小型車會有很大的空間。所以你可以猜測一下,我們下一步應該去國產什么車?
提問:寶馬對于2014年與經銷商提出的補貼問題,是如何考慮的,是否認為經銷商在“逼宮”,是否考慮互聯網售車、電子商務計劃。
羅伯森:我們實際上在未來零售上做了很多實際工作,未來零售不僅僅是對客戶,也是對網絡的加強,不僅僅有了產品精英,也有了網絡化渠道化的流程,幫助經銷商銷售。我們更注重銷售漏斗的過程,科學的應對消費者的需求。
但要記住,經銷商一定是我們的堅實基礎,他們的仍然是我們的基石并且會不斷的發展和調整。中國的電商發展是全球最快的,馬云是非常成功的商業人士,他創造了很多機會。
任何一個地方的經銷商關系都是要經常互動的,中國市場在上一個季度變化很大,經銷商是我們面對用戶最重要的一扇窗口。我們在整個經銷商網絡中50%是主流的經銷商集團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抵抗暫時的風險和壓力的能力,相反對于小型和新的經銷商來說是缺乏的,因此我們開始著重關注一些中小型的經銷商致力于幫助年輕的、新的經銷商,在比如金融業務、業務擴展上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電子商務對于購車者的改變,在10年以前一個客戶決定買車之前要看很多次車展,而現在95%的客戶通過網絡來決定買什么車,實際看車的次數也許只有一次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