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長城的煩心事一直不斷,SUV銷量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轎車銷量只有去年一個零頭,皮卡基本停止了下一代研發,H8和H9的上攻目前遇到重大挫折。好不容易決定定增融資168億投資新能源,可惜遇到了十年一遇的大股災。
此時此刻,相信魏建軍一定非常頭大,面對著上上下下一大堆的問題,這家中國最大民族汽車的老大想不煩惱也難,還要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做出令人痛苦的抉擇。
長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SUV一家獨大如何解決。7月份長城汽車銷量只有4.7萬臺,其中SUV又占據了4萬臺的份額,皮卡和轎車加在一起只有大約七千臺,轎車甚至只有不到兩千臺的銷量。而僅僅在兩年前,長城C30的銷量還上萬,排名自主轎車第一。
徹底放棄轎車,還是重新回頭?
自從去年長城聚焦SUV之后,轎車被暫時放棄,幾個平臺相繼停止研發,后續產品也沒新的規劃。產生的后果就是,在SUV市場一片向好的時候,有沒有轎車無所謂,但是SUV一旦風吹草動,一條腿走路的風險立即凸顯。更令市場擔憂的是,目前為止,在全球車企之中,尚未有一家獨立成功的SUV品牌,即便路虎、JEEP這樣的超級豪門,這些年也是被人買來賣去,走馬燈一樣換主人,命運其實也很悲慘。
所以長城暫時放棄轎車,雖然是一種壯士斷腕的勇氣,但是前景如何實難預料,恐怕這也是目前擺在魏建軍面前的一道難題。如果徹底放棄,那么旗下幾款轎車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自然消亡。如果重新啟動,那么等于白白耽誤了一年的時間,而讓出去的市場再重新奪回,難度就大得多了,總之是一個兩難選擇,但是魏建軍必須選擇,據最新的消息是,長城將重啟轎車業務。
股價暴跌,定增168億能否實現?
魏建軍面臨的第二個痛苦選擇就是如何面對新能源。作為自主品牌的領先者,長城其實對于發展新能源積極性不高。一方面長城在傳統汽車方面的技術積累都不夠深厚,常常被迪粉們罵成組裝廠,貿然進入新能源,長城還需要拿出時間去交學費。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長城在傳統汽車行業已經站穩腳跟,肯定是希望維持傳統汽車行業的格局,因為這個格局對于市場領先者最有好處,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大家都要重新排隊,重新比賽,長城很難在新能源領域保持目前的領先地位。
這也是長城在新能源猶豫很久但是一直沒動作的原因。但是現在形勢比人強,新能源已經日漸明朗,再拖延下去甚至會失去市場機會,長城也不得不拿出定增168億的方案。但是很可惜,自從這個定增公告宣布,長城股價一路下行,從四十多元一直下跌到8月25日的22元,至于43元的定增價格能否實現,只有天知道了。
高端化遭遇重大挫折,H8何去何從?
魏建軍的第三個難題,還有向高檔市場突破遇到的挫折,這個更是另老魏心煩的頭等大事。長城向上突破的代表作就是大型SUV哈弗H8,這款車做工品質都完全達到了合資標準,對標對象是大眾途銳,代表著自主品牌在大型SUV的最高水平。
可惜好事多磨,H8自從2013年廣州車展宣布上市 以后經過數次推遲,直至今年第二季度才重新上市,可惜上市之后受到漢蘭達等競爭對手強力打壓,銷量一直乏善可陳,目前月銷量只有1000臺左右,另一款越野型SUV H9的銷量還不到1000臺,這個數字無論是距離公眾期望還是距離老魏的最低目標都相去甚遠。
那么面對H8和H9的困境,老魏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降價促銷,或許將會促進終端銷售,但是處心積慮堅持幾年的高端化路線將會土崩瓦解。另一個選擇是維持原狀,靜等市場口碑形成,但是不知道老魏是否還有耐心等下去。
困境的背后,其實長城一直很強大
其實說了這么多長城的難題,并非就是為了要否定長城,更絲毫沒有為難長城的意思。事實上迄今為止,長城依然是自主品牌最優秀的企業,沒有任何一家自主品牌可以比擬。即便最近風頭強勁的長安,單論自主實力也無法與長城相比,它的產品價格比長城低10%,產品利潤比長城甚至低了50%以上,它在銷量方面超過長城,更多是因為合資公司源源不斷的輸血,可以不顧及利潤而追求銷量,實際如果硬拼長城的話,長安還不是對手。至于長安之外的其它自主品牌,更是完全無法望長城的項背。
況且,長城雖然在發展戰略上面臨著艱難選擇,但是在具體運營管理方面,沒有出現任何值大的問題,它的企業管理一切正常,它的產品質量在自主陣營首屈一指,它在反腐上面的效率和成績堪稱一個奇跡。
所以即便長城這架戰車不小心駛入了一片沼澤,但是因為戰車性能優良,駕駛員經驗豐富,車內油料充足,補給豐厚,依然有極大可能脫離困境,重新找到正確的方向。或許我們上文提到的三大難題,到了明年的時候就已經一個個迎刃而解。
我們等著老魏早日給出答案,也期待著長城早日走出低谷,畢竟,無論合資公司給我們投放多少廣告,我們還是由衷地希望自主品牌能夠快速成長起來,這是民族感情使然,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