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汽配市場混雜,劣質配件成行業毒瘤。
[導讀]目前汽配市場混雜,劣質配件成行業毒瘤。
“一個汽車前輪的軸承,最起碼賣到175元,有些汽配商就可以降幾十元,你說這是為啥”;“一個翻新的電瓶,可以低于市場價格70~80元賣出,但用不到半年就出問題,正規產品用兩年沒問題,甚至用到車輛報廢”;“某汽配城為了招攬客戶,直接在城市高壓線下面設立維修廠,在此買配件可免費更換,豈不知高壓線下作業何等危險”。
北京軍誠信達汽車維修中心總經理李軍向筆者反映目前汽配市場混雜的局面,作為一名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汽配行業“老兵”,看到質量不過關的配件給消費者造成損失,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多細分零部件市場,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和質量要求,這是造成目前市場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李軍說。
劣質配件行業毒瘤
小配件也是大問題,汽車維修質量與汽車配件質量息息相關。一輛汽車由上萬個配件組成,一旦像剎車片這樣不起眼的地方出現問題,極有可能危及汽車安全,造成車毀人亡的慘劇。國內的整車企業、汽配企業需要把汽配質量提高至足夠重視的位置。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分會公布的資料,今年我國汽配產值將達1.2萬億元左右,據預測2015年我國汽配行業規模可達到2.5萬億元,我國已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供應商,儼然成為全球汽配采購中心。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汽配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品層次低、附加值低的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
據了解,造成目前國內汽配市場良莠不齊、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十年來我國汽車市場迅速膨脹,帶來售后市場的蓬勃發展,售后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和爆發期,市場還不夠規范,致使上萬家汽配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他們大多規模小,數量多,無品牌,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再加上售后服務市場的維修水平參差不齊,消費者對汽車維修知識的極度匱乏,所以只能依靠價格來選擇產品。
同時,汽配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副廠產品泛濫由來已久,甚至達30%~40%的市場份額,很多維修企業受利益驅動,為壓縮成本,一些價格便宜的假冒偽劣產品自然進入他們的視線。據統計,國內占據89%以上市場份額的汽配企業是民營企業,且絕大多數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下,難覓10億元以上銷售額的大規模企業,市場份額也過于分散。
產品真假莫衷一是
在我國汽配行業中,有一些汽配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不講誠信,違法違規經營;購買產品不放心、消費服務不稱心、投訴渠道不舒心、解決問題不塌心等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加深了汽配行業“臟亂差”的不良形象;尤其有些汽配產品的真假,就連很多業內人士也驚呼實難辨別。
“消費者只要是在二三級汽修換的配件,到4S店做保養時,就被扣上‘假配件’的帽子。配件來自于有正規營業憑證、合格產品生產許可的企業,憑什么說這是假配件呢?”均達汽修總經理閆志明憤憤不平地對筆者說。
“4S店和二級汽配比的是什么?是服務質量。不應該打擊對方抬高自己。據我所知,4S店也會從汽配城購買非關鍵汽車零部件,再轉賣給消費者,難道能說4S店的零部件就是‘真的’,二級汽修的零部件就是‘假的’?”一位汽修廠的老板向筆者訴苦。
目前,國內的汽車售后服務體系主要由4S店、二級汽修廠和小型汽修店組成。消費者在汽車維修過程中,一方面抱怨4S店的價格偏高;另一方面,對數目眾多,魚龍混雜的汽修廠不知如何選擇,經常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據了解,之所以引發“真假討論”,一方面是因為汽配行業里有正廠件和副廠件之分;另一方面,確實有不少偽劣產品充斥其中。據專家介紹:原廠件是指由汽車生產廠家授權委托廠商生產的配件,這些配件可以打上整車廠的標志,并在整車廠服務渠道供應。副廠件是指沒有得到廠家授權許可的企業生產的配件,它在商標、標志、包裝上有別于原廠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副廠件的生產企業也必須是正規廠家,有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質量保證,能夠對自己產品質量負責。
《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中指出:“機動車維修經營者不得使用假冒偽劣配件維修機動車。”同時,允許使用副廠件,只是必須有副廠標志和明碼標價,還要進行配件登記。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部長劉家明表示,很多人把副廠件和假冒品劃等號,這樣的理解不正確,副廠件的生產企業也是正規企業,只是在汽車生產鏈條中不為整車進行零部件配套,而是獨立生產、銷售汽車配件而已。
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主任黃鴻斌從行業角度出發,表達了對解決這一問題的看法。他認為,就目前來看,改變零部件銷售混亂的局面,徹底解決這類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易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建立良好的零部件銷售體系,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維護車主的切身利益。
假機油質量差危害大
某汽修廠負責人告訴筆者,在前一段的汽配打假活動中,問題最嚴重的當數假機油的泛濫。由于機油又被稱為汽車的血液,用假機油好比讓汽車患上了“血癌”,后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據了解,假機油來自于河北部分小煉油廠,經過對廢機油的簡單加工提煉,再賣回河北的汽配城,之后輾轉進入北京汽配市場。“北京的汽配城不敢明目張膽地賣給普通司機,要么賣給維修廠,要么蒙新手司機,因為他們知道使用假機油的嚴重后果。”某汽修廠老板告訴筆者。
盛達汽修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面對真假難辨的汽配市場,消費者應當有一定的甄別能力,對于劣質機油更應提高警惕,防止愛車受到損害。“車輛保養很重要,最好能選擇正規的4S店更換機油。有資料統計,維修保養的費用占汽車使用生命周期所需費用的60%。雖然4S店的費用相對高一些,但從整體來看,過硬的配件質量最關鍵。”同時建議消費者在去小修理廠進行維修保養時,最好自備機油,隨車帶去,并且從頭到尾一直監督更換,防止被掉包。此外,正品機油呈金黃色,亮度適中、油質純厚,劣質機油往往微帶紅色,偶爾可以看到雜質,一旦遇到這樣的機油,消費者要加倍小心。
法律專家指出,根據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均可以構成制造銷售偽劣產品罪。
談到劣質機油,考慮到汽配市場和二三級汽修目前的尷尬處境,李軍建議可以在一定區域內實行汽配區域聯合,通過集中采集配件,公開統一價格,提升品牌效應,完善網絡服務。
汽車空調制冷劑冒出“李鬼”
除了問題嚴重的劣質機油,違規使用的汽車空調制冷劑對環境也會帶來不良影響。
汽車空調中的制冷劑在正常使用時,會緩慢逸出,時間一久,制冷效果會有所下降。這時,就需要添加制冷劑,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加氟”。以前“加氟”時,給汽車空調添加的制冷劑是氟利昂R-12。因為氟利昂R-12會消耗大氣中的臭氧層,破壞環境。為了保護環境,《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提出了淘汰R-12的主張,而使用的替代制冷劑是R-134a。2001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機械工業局汽車司聯合發文,明確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在國內下線的所有安裝空調的汽車,空調系統必須停止使用R-12,而使用R-134a環保制冷劑。相比較而言,R-134a是一種新型有機制冷劑,與R-12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相對環保,具有無毒、無味、無色、不燃、不爆、熱穩定性好等特點。
盛達汽修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市場上40%~60%的制冷劑是假貨,實在難覓符合要求的空調制冷劑。R-134a制冷劑被仿冒,主要是受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據了解,R-12的價格比R-134a便宜許多,兩者相差3~4倍。目前國內、國際上汽車制冷劑R-134a市場假冒偽劣產品盛行,主要表現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以次充好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純度、水分、酸度等主要指標低于國家規定合格品指標;二是在R-134a制冷劑中加入冷凍油等其他液體;以假亂真主要表現為,在R-134a罐中加入其他價格低但并不環保的制冷液。不法生產經營者除了大多數以R-12冒充R-134a外,還有部分以幾種產品的混合物,或者以石油液化氣等烷烴類易燃易爆產品假冒,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近幾年不斷有爆炸傷人事件發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