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不會壓縮乙醇汽油產能
據8月10日媒體報道,國內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會員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簡稱石油委)稱已上書國家發改委,因“汽車與百姓爭玉米”,呼吁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
對此,記者昨天采訪了省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我省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任文杰。他回應說:“我已從網上注意到這種吁請,但對于我省乙醇汽油的生產影響不會太大。”
記者從相關報道了解到,石油委之所以提交上述建言,是因為“汽車與百姓爭玉米”,導致國內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現從玉米凈出口國變為玉米凈進口國狀況,并推動了玉米價格的上漲,而玉米制乙醇汽油的產量相對于國內的汽油需求來說微不足道。
石油委方面稱,該機構今年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國內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每噸1880元的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將新上市的玉米搶購一空,使得養殖業所需要的飼料玉米嚴重短缺,且價格大幅度上漲。
我國目前仍有1000萬噸乙醇汽油制造產能,按每3噸玉米制1噸乙醇汽油的行業生產水平計算,每年需要3000萬噸的玉米原料。
對此,任文杰解釋說,上述數字有誤。實際情況是,1000萬噸乙醇汽油產能,按國家標準加入10%的燃料乙醇,只需100萬噸燃料乙醇,那么300多萬噸玉米原料就足夠,而非上述3000萬噸。同時,目前我國居民由于飲食結構的普遍優化,人們對玉米的食用量減少,玉米主要用作飼料。玉米在制造乙醇的過程中,用的是淀粉,副產品主要是DDGS優質蛋白飼料等,其綜合利用效率比單純加工飼料要高得多。
他說,我省天冠集團的燃料乙醇生產線是“柔性生產線”,可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使用不同的淀粉質原料,目前,非糧原料(木薯)已占40%左右,芽麥40%左右,玉米等僅占20%。為了解決非糧替代問題,天冠集團在老撾開發了75萬畝的木薯,在越南、泰國也有批量進口,萬噸秸稈纖維乙醇產業化示范項目已經運行一年,待國家組織驗收后實施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屆時以各種秸稈、木渣等為主原料的纖維乙醇即將成為主力。
“用發展的眼光看,我們不會壓縮乙醇汽油的產能。”任文杰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