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誰對誰錯?都錯了!一騎車帶人一逆行商報記者田仲煜見習記者趙卓/攝
“鄭州市的電動車太多了!整治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應(yīng)該先從電動車開始!”昨日," />
他倆誰對誰錯?都錯了!一騎車帶人一逆行 商報記者 田仲煜 見習記者 趙卓/攝
“鄭州市的電動車太多了!整治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應(yīng)該先從電動車開始!”昨日,商報和鄭州交警支隊聯(lián)合征集整治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的“金點子”,鄭州市民喬剛這樣說。
當日,不少讀者或打來熱線電話,或給記者發(fā)電子郵件,積極建言獻策。
商報記者 胡巨陽
電動車
鄭州電動車何時會上牌?
現(xiàn)狀:兩年前就說電動車上牌,至今還沒動靜
“兩年前,就聽說過鄭州電動車要上牌了,為何到現(xiàn)在還難以兌現(xiàn)?”家住鄭州市華山路的陳女士致電商報說,因缺乏有效管理,電動車在方便市民的同時,也給交通帶來了諸多影響。
2008年底,省人大常委會批準了《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實施。但對于電動車咋上牌的問題、什么型號和規(guī)格的電動車才能上牌,具體細節(jié)還由鄭州市政府說了算。
陳女士說,電動車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政府如果不出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整治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可能只是個口號。
建議:仿效杭州做法 免費給電動車上牌
“我看,杭州市的做法值得借鑒:由政府埋單,讓市民免費給電動車上牌。”陳女士說。
年初,陳女士去杭州,正趕上朋友去給電動車上牌。“上牌又不要錢,萬一丟了,還能找回來。”
據(jù)了解,杭州市政府出資,免費為電動車上牌的同時,還規(guī)定上牌電動車的標準:“重量不得超過40公斤;設(shè)計時速不高于20公里;電動車的限速器需固封在控制器內(nèi)……”
“這種管理,既保障了車主的利益、降低了事故率,還減少了城市擁堵。我覺得鄭州市可以借鑒一下。”陳女士建議。
“機三”
機動三輪該好好管管了
現(xiàn)狀:“機三”街頭宰客、頻頻違法
鄭州市民柳女士說,鄭州街頭上非法載客的機動三輪車該好好管管了。
“那天,外地來的一親戚打不到出租車,就坐了輛機動三輪。說好了10塊錢,到地方卻非要15元……”柳女士說,那些開機動三輪車的,說是殘疾人代步車,其實不少是健康的中年人。在馬路上兜客、宰客,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和交警捉迷藏,一旦被逮住還裝可憐。
“我聽人說,還有人專門買幾輛機動三輪車,租給人開掙錢呢。”柳女士說。
建議:可否借鑒武漢收購“機三”
“全國就武漢整治機動三輪車的力度最大。2004年開始,武漢市政府相繼投資3億元,利用7年時間置換收購三輪車。”武漢市公安交管局局長唐昌文說。
唐昌文介紹,武漢市的做法是:政府花錢收購置換、推薦就業(yè)崗位,以等于或高于機動三輪車的價格回收,并啟動社會保障機制,為三輪車主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武漢比鄭州大得多,機動三輪車也多。可武漢市政府肯出錢,讓各部門一塊兒來想辦法,解決這個疑難雜癥。鄭州為何就不能這樣做呢?”柳女士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