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7月開始銷售至今,交強險已經推廣了四年,但保監會最新發布的交強險審計報告顯示:盡管2009年交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超兩成達到668億元,但全年還是出現了53億元的承保虧損,扣除投資收益后的實際經營虧損達29億元,并導致交強險截至去年底的累計利潤由盈轉虧8.5億元。對此,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方面表示,在不贏不虧的原則下,交強險暫時還不會調整費率。
依賴投資收益難扭虧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交強險投資收益分別為2.4億元、34.6億元、7.3億元和24億元。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分析,交強險的收益水平和資本市場表現密切相關,其間出現巨大波動也就不難理解。不過,2009年的投資收益雖然大幅回升至24億元,幾乎達到2008年的3.3倍。不過,由于2009年的承保虧損高達53億元,因此投資收益的大幅回升依然沒能避免交強險整體虧損的情況。數據顯示,去年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8502萬輛次,保險責任已到期的保費605億元,保險責任未到期的保費增加63億元,賠付472億元,經營費用186億元(含營業稅37億元),費用率雖然比2008年降低了1.8個百分點,但去年的經營虧損29億元,其中承保虧損53億元。
在虧損的背后,交強險的賠付率也在不斷上升,2006年至2009年賠付分別為:30.0億元、269.8億元、370.8億元和472億元,賠付率也由57.3%、62.0%、66.4%升至去年的78%。事實上,2007年7月1日全國范圍內實行了交強險費率與道路交通事故掛鉤的浮動機制,對于未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第一年下浮10%,連續三年未發生事故的可下浮30%。從2008年下浮機制正式開始執行之后,交強險的賠付率就已經開始上升,而這也被認為是交強險經營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雖然幾年經營仍累計虧損,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稱,交強險的“不盈不虧”原則是指在交強險費率制定時不含預期利潤。而交強險經營結果受到道路交通安全狀況、資本市場波動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在經營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階段性的盈利或者虧損。交強險將通過責任限額和費率的調整實現較長時期內的基本盈虧平衡。“并且,交強險費率的調整需要進行科學周密的精算評估,要參考一定時期的交強險歷史經營結果,要分析影響交強險經營的多種因素以及發展趨勢,因而不能簡單地說賠付率增加必然導致價格上漲。”
外資有望年底獲準經營
雖然交強險虧損令不少中資險企怨聲載道,但也有消息稱,今年底監管部門可能會放開部分外資財險公司進入交強險領域。某家在廣州籌建分公司的外資財險負責人告訴記者,“保監會有計劃在年底放開交強險的經營限制,允許外資財險公司也參與到經營中來。”該人士表示,其公司在境外進行交強險類似業務已經實現了盈利,因此,監管部門也有意愿引入一些在境外有成熟運作的公司加入市場競爭,給國內的企業提供經驗和樣本。不過,也有中資壽險業人士對此表示了質疑,其認為,交強險業務推廣才幾年,費率的厘定需要一個長期過程,“而且,一般在最初幾年各家公司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網絡等建設,費用率會高一些,虧損是在預料中的,即便是外資公司進入,也必然要經歷這個過程。”
根據保監會的規定,外資財險公司在國內車險不能運營交強險,意味著客戶在外資財險公司只能投保商業車險,然后還要去其他中資公司再投保一份交強險。此舉不僅令投保流程更加繁瑣,在理賠時也往往要牽涉兩家公司,因此,此前東京海上、美亞、豐泰等外資財險公司都曾涉足商業車險,但因業務開展難度大而作罷。而目前車險是中資財險公司規模和業績的最重要來源,一直被擋在門外的外資財險只能“望險興嘆”。“說不定哪天監管部門突然放開了車險業務,那對我們將是最好的消息。”某外資財險公司的中國區業務負責人曾如是向記者坦言。
交強險歷年數據簡表
項目投資收益賠付金額
2006年2.4億元30.0億元
2007年34.6億元269.8億元
2008年7.3億元370.8億元
2009年24億元472億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