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坐著空蕩的游船沿著塞納河緩緩而行,這個“大筏子”無遮無擋,讓河畔的大氣象一覽無遺。在早已久仰大名的的空間里,親歷一個書里、電影里似曾相識的現(xiàn)場,人生又多了一個異地" />
我們坐著空蕩的游船沿著塞納河緩緩而行,這個“大筏子”無遮無擋,讓河畔的大氣象一覽無遺。在早已久仰大名的的空間里,親歷一個書里、電影里似曾相識的現(xiàn)場,人生又多了一個異地的瞬間,又落實了一種想象。
八月的清風(fēng)吹走了都市里的燥熱和浮塵,給我們匆忙焦急的情緒降了溫,輕而易舉地驅(qū)散了那份鬧心的暑氣。
塞納河就像建筑叢林里拉開的大口子,辟出的一條寬闊通道,載風(fēng)攜水,讓濕潤的空氣川流不息,讓擁擠的城市有了充分的呼吸。水流緩緩向前,不緊不慢地去它的目的地---英吉利海峽了。
如今,船上播放的解說詞已有中文,就算不做功課,我們也能斷斷續(xù)續(xù),大致聽出周圍建筑的名稱來歷。
左岸,有高聳的埃菲爾鐵塔,幽深的老巷和咖啡館,大學(xué)區(qū)。美術(shù)館里收存著羅丹的思想者和很多知名藝術(shù)家的杰作。先賢祠、蒙版納斯公墓至今還呵護著無數(shù)安睡著的非凡的靈魂。
那里有盧梭、雨果、莫泊桑、伏爾泰、居里夫婦等名震世界的智者精英,他們是開啟人們的智慧和文明生活的人。我沒時間去近距離探訪,在此地遙望就算行禮拜謁吧,意思到了。
右岸依河畔屹立著的成群的古典建筑,那大小皇宮外表滄桑陳舊卻掩不住獨到的精美與昔日的尊貴,巴士底廣場、愛麗舍宮、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是最正統(tǒng)的巴黎代表。這些從不同歷史階段中走過來的著名地標(biāo)帶著它們特有的沉穩(wěn)與右岸的后輩隔河相望。
岸上的風(fēng)景在身邊從容地流動著,塔尖,金頂、雕塑和云天河水呼應(yīng)交融,無論是歷史的底氣還是現(xiàn)代的時尚,都一起穿越時光,見證歲月更替,構(gòu)成了城市的年輪。
喜歡,我喜歡這種坐在船上瀏覽城市的感覺,喜歡這種有底氣的展現(xiàn),也欣賞巴黎的大氣、豐富和宏偉,這是個有很多故事、有精彩看頭的地方。
心不在焉的太陽,若隱若現(xiàn)。高天下的浮云虛實變幻著,它們用清淡的目光,俯瞰著著巴黎,照應(yīng)著巴黎。大河之上,我們和巴黎共同分享著同一份歡悅和舒爽。
河畔的巴黎是儀態(tài)萬千的,像位絕色滄桑的貴婦,此時平和優(yōu)雅,但我覺得好像能看到她的過往。有傲慢矜持,有絢麗琳瑯、其實也有黑暗和凄迷、冷酷和殘忍吧。
她也因此而立體,動人。恐怕誰都不能否認,這個城市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以及由此輸出的文化藝術(shù)和對時尚的引領(lǐng),期中包含著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還有人類的進取和追求中的許多東西。
塞納河由東南向西北流淌著,從地圖上看在世區(qū)畫了一道弧。我站在船頭,無論眼光向左還是向右,風(fēng)景都是好看的。
古色古香的窗欞,巴黎麗人的倩影,情侶依偎的甜蜜密還有從小就認識的那些法國大梧桐已經(jīng)是老綠色的了,它們組成的和弦真的透出那種悠然和浪漫,這令我想起了國內(nèi)曾風(fēng)靡的一首船歌,在不合轍的銜接中不禁啞然失笑,工業(yè)化的引擎早就超越了纖夫力量。
曾幾何時,塞納河是遙遠的,縹緲得和我的生活毫不沾邊?捎幸欢螘r間里,這河似乎一下子漫進了我的蝸居。是雨果、羅曼羅蘭和巴爾扎克的小說,是傅雷的翻譯,是比才的卡門在我少年時代的尾聲中,在青年時代的初期里找補滿足了一點來那源自于閱讀沙漠的好奇與饑渴。
除了八國聯(lián)軍,國際歌和歐仁·鮑迪埃外,我們竟又認識了“艾斯米拉達”,“卡西摩多”“冉阿讓”,我曾經(jīng)認為“悲慘世界”是我讀過的最好看的書。
還有其他一些法國人在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給過我們有益的啟迪和教育,在鎖國的歲月里透進了一股世界之風(fēng),乏味和單調(diào)的文化生活添加了幾抹打眼的亮色。見識到了一絲文化的多元和異樣,一種不一樣的感受讓我們的精神多了一點花樣和充實,在同齡人中竟然還有幾分時髦。
其實到現(xiàn)在我才真的知道了暴發(fā)戶,葛朗臺還有金錢是怎么回事,眼見為實啊。在社會進程中我們才剛剛走來。原來那些小說都看得糊里糊涂的。不管怎樣能傳到東方來的藝術(shù)和文明,大多是精湛和有力量的吧。
當(dāng)下的一切都是實在的,團友們認真點數(shù)、檢閱著河上的37座橋,(最新的是2006年,西蒙娜·德·波伏瓦步行橋,一座很女性化的橋)中國老人有句俗語,“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事到如今,還真弄不清大橋小橋走過了多少,走得越多,就意味著人越老。
而在巴黎我有點印象的是:古老的新橋、華麗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協(xié)和橋、藝術(shù)橋和路易.莫利普橋,每座都有著它們自己的歷史和故事。
亞歷山大三世橋是俄沙皇尼古拉二世作為俄法親善的贈品送的,并以其父亞歷山大三世命名。橋燈由小愛神托舉,橋頭有石雕立柱,經(jīng)鍍金女神、飛馬、青銅騎士裝飾后,顯得華麗講究,大橋連接了塞河兩岸的香榭麗舍和榮軍院廣場,很有氣派。相比之下協(xié)和橋(曾用名:路易十六橋、革命橋)就顯得樸素不起眼了。它連接了右岸協(xié)和廣場堤道和右岸奧賽堤道。
遠處的巴黎最高樓蒙帕納斯大廈我們也登上去了,聽說明年它就要被超越了。巴黎城市規(guī)劃的限高政策由來已久,多年嚴守規(guī)劃也是一絕,聽說法蘭西第二帝國時的規(guī)劃有的至今適用,古老建筑都是中世紀留下的,城市主要風(fēng)貌仍以十九世紀中葉遺留為主,這太離奇了,不是嗎?二戰(zhàn)時,希特勒想摧毀這座城,幸虧這瘋子沒能得逞。
其實,自打進了巴黎,協(xié)和廣場的嘈雜,埃菲爾鐵塔前夜景中過度的喧囂,從香街到凱旋門的車水馬龍和目不暇接的廣告店鋪,一直讓我眼花,繚亂之中有點找不著北。迷失中失去的是想象里的厚重和美感,還有淹沒在人堆中的自我,覺得實景現(xiàn)狀和我所神往的很不對稱。
巴黎的游程終于讓我在這大船上收獲了塞納河給予的補償和安慰,心生慶幸,仿佛有什么東西失而復(fù)得,好像一份多年的癡情有了回報,從來都喜歡河流的我實在是要感謝它這份慷慨給予了。
好像聽過一種說法,沒有巴黎就沒有法國,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巴黎。漂在塞納河上就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河岸的風(fēng)景真是很棒的,巴黎歷史建筑的精華一目而閱。行過,看過,心里就多了一份踏實,對我,一個不了解歷史掌故的膚淺觀光客,足矣。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