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一提起財險市場,大家的印象無外乎是虧損、不規范等字眼。經歷了多年市場激烈競爭、全行業普遍虧損的局面之后,整個財險市場終于迎來了̶" />
曾幾何時,一提起財險市場,大家的印象無外乎是虧損、不規范等字眼。經歷了多年市場激烈競爭、全行業普遍虧損的局面之后,整個財險市場終于迎來了“黃金時期”:今年上半年,全國財險業保費收入2018億元,同比增長33.5%,實現承保利潤39.64億元,實現承保盈利的公司2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家。
大部分財險公司都于近日發出上半年捷報。本報記者獲悉,今年1至6月,太保產險實現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加137%,高于其年度目標,其中車險業務實現承保盈利目標;大地保險全國34家分公司實現承保利潤,上半年承保利潤總額2.41億元,實現了規模與效益、速度與質量“雙豐收”;大眾保險承保利潤率為4.76%,綜合成本率水平控制在行業前十位,經營效益得到明顯提升等。
“以往依靠投資收益的彌補,公司才能實現盈利。但難能可貴的是,今年上半年是承保業務有了利潤,終于擺脫了對股市的一味依賴。”一家財險公司負責人感慨道。
事實上,由于車險業務占據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大半壁江山,因此,整個財險行業實現整體盈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車險業務擺脫了“有規模、沒利潤”的經營困境。今年上半年,全行業車險業務順利完成扭虧為盈,實現承保盈利22.7億元。
在財險業人士看來,車險扭虧為盈,離不開市場競爭秩序的持續好轉。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一系列旨在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防范和化解運營風險、增強業務質量和保費充足率、控制保單獲取成本的監管措施出臺實施,中國財險市場的經營環境顯著好轉,市場秩序隨著監管的加強和各財險公司內控水平的提升逐漸改善。
據大地保險總經理蔣明介紹,重點發展優勢渠道、集中發展效益業務,是車險扭虧為盈的策略。“自去年以來,我們主動調整舍棄的高風險業務,優質效益業務占比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同時在車險經營上,采取與4S店、汽車銷售商等渠道的合作模式,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長效機制,并大力發展電銷渠道。”
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今年以來財險業盈利能力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如下原因,包括保費充足率的顯著提升、理賠管理水平的逐漸增強和現金流狀況的不斷改善。
首當其沖的是,監管部門旨在抑制惡性競爭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如今成效已顯,對償付能力的分類監管機制,促使保險公司對于業務盈利能力的訴求得到進一步明確。車險保費折扣率有所下降,對普通個人客戶的普遍折扣水平由此前的20%至30%回到15%至20%,單均保費水平較2009年上升約5%。
與此同時,各財險公司普遍加強了對代理渠道的約束和精細化管理,支付給代理渠道的傭金更為靈活,并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售出保單的賠付率水平掛鉤,以使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配置,車險傭金率水平也出現了小幅下降。
另外,各主要財險公司進一步加強了理賠管理,理賠流程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而“見費出單”等措施實施后,財險公司運營現金流管理水平明顯增強,應收保費規模得到有效控制。“非現金收付”模式的運用也使財險公司現金流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投資資產累積速度顯著提升。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