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開始逐月下降,從1月份的35.9%,下降到8月份的不足27%,如此高的降幅著實令人擔憂,車型不斷向A級以下市場緊縮,低端車型占據絕大多數銷售份額,狀況不容樂觀" />
今年以來,我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開始逐月下降,從1月份的35.9%,下降到8月份的不足27%,如此高的降幅著實令人擔憂,車型不斷向A級以下市場緊縮,低端車型占據絕大多數銷售份額,狀況不容樂觀。同時,各大海外汽車企業都開始加大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投資力度,從研發到生產,從設計到銷售,幾乎傾盡全力,而結果是,我們的自主品牌受到了前所未有且更沉重的市場競爭壓力。
外來品牌的加速滲入,對中國本身的汽車企業是一種極大的沖擊。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自主品牌起步晚,技術實力弱,品牌效應低,還是消費心理的偏見、政策的不平衡,市場的不配合。多重因素,讓中國汽車工業的前進腳步開始放緩。而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回擊,是持續性的,是重量級的,那就是擁有合資車企基礎的自主品牌,就好比廣汽本田理念,還有東風日產剛剛發布的“啟辰”。他們,孕育著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全新希望。
這些自主品牌,正因為有了合資經營的歷史基礎,才有了原本純自主品牌所不具備的市場經驗、制造研發能力以及雄厚資金。更高的起點,更高的平臺,更強大的競爭力,這是中國新興自主品牌的特征。正如東風日產不滿足于現狀,力求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發揮全價值鏈的真正本土化能力,去創造一個更具親和力和信賴感的自主品牌“啟辰”,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具價值感的產品和服務,以此來改善和加快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進程。
三大驅動力
而新興自主品牌的發展,必須具有足夠的驅動力。目前來看,基本分為三個方面:市場與環境、產品本身和品牌效應。首先是市場與環境,其中包括市場銷售環境、消費需求以及政策與競爭環境。作為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全球最大的銷售市場毋庸置疑,極為廣泛的汽車需求足以支撐汽車企業幾十年的穩定發展,這就為“啟辰”這樣的新興自主品牌提供了發展的溫床,這是基礎;而從消費需求來看,國人更在乎三點:價格、配置與品牌,前兩點完全可以做到盡善盡美,而品牌則是需要積累的,對擁有豐富經驗的合資車企來說,這樣的運營都并非難事;還有則是競爭環境,這是壓力也是動力,沒有海外品牌的打壓,也就不會有自主品牌的崛起,如若加上政策的積極扶持,那么市場環境的驅動力將顯得異常基礎與強勢。
然后是產品本身,對驅動自主品牌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作用。作為與消費者日常直接接觸與感受的終端產品,是最能營造信賴感與親和力的。產品的設計、質量、工藝、安全、經濟性都是企業賴以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重點基礎性科目,產品本身的價值高低,也直接決定了消費者對這個企業和品牌的評價高低。所以說,拿出優秀的、高競爭力之產品,就是對企業發展的極大推動。
最后是品牌效應:中國人認牌子,這是廣泛共識,從根本上或者短期內基本無法改變這樣的認知與習慣,故對于自主品牌來說往往都是最大的軟肋,哪怕車再好,看到這個自主品牌,評價與眼光自會降低三分,這便對新興的自主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因為有合資企業的背景,那么諸如“啟辰”這樣的新興自主品牌,必定對品牌運營和宣傳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如何提升這個品牌的形象,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一個品牌打響了,自然會獲得豐厚的效應回報,而這樣的基礎則是在產品本身強勢的基礎之上,而產品又直接與市場掛鉤,因此三者是相互關聯的,缺一不可,三大驅動力也直接體現了新興自主品牌的發展前景。
當然,高起點,高開高走,并非意味著就會有高回報,新興自主品牌切勿踏上這樣的誤區。品牌需要獨立發展,借助合理的資源來提升自我的能力,一步一個腳印,為中國消費者去體察需求,然后以中國的資源和實力進行打造,不斷了解市場,把握市場,提升產品力,加強品牌宣傳和提升形象,完善售后服務體系,那樣的新興自主品牌才是值得肯定的。筆者相信事在人為,無論是啟辰,還是榮威、傳祺,都會為未來的中國汽車工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