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進口車如寶馬、奔馳等不但大張旗鼓地追求銷量,而且旗幟鮮明地進行降價。自主品牌應對自有招數。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進口車“瘋狂”來襲 國產車企各有招數
2010年9月17日來源:本站編輯

[導讀]進口車如寶馬、奔馳等不但大張旗鼓地追求銷量,而且旗幟鮮明地進行降價。自主品牌應對自有招數。

一直以來,進口車如寶馬奔馳等,都不屑于談銷量,因為他們賣一輛車的利潤比別人賣10輛還多。今年卻很奇怪,進口車商們不但大張旗鼓地追求銷量,而且旗幟鮮明地進行降價:奔馳C180K優(yōu)惠7萬元,奔馳Smart最低逼近10萬元,寶馬3系全系優(yōu)惠5萬元,沃爾沃S80L優(yōu)惠不低于5萬,謳歌TL甚至打出優(yōu)惠15萬元……這一切對消費者而言是好消息,對于合資車企而言卻是壞事。

至于如何應對,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么,國產車企到底有哪些招數?一起來看看,或許能對你接下來購車有所幫助。信息時報記者 馬海燕

應對1:靜觀其變

代表車企:上海通用、東風日產

進口車商今年能有如此大的氣魄和手筆,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美元和歐元貶值,最高時貶值幅度接近20%。歐元越貶值,意味著進口到中國的車輛成本越低。但歐元不可能永遠貶值下去,終歸會回到正常水平。所以,國產車企只要耗得起,完全可靜觀其變,只要過了今年,進口車的“瘋狂”就會告一段落。

點評:這一策略的優(yōu)點是不用花錢,缺點則是被動挨打。在上半年歐元低位時,進口車企到底囤積了貨源,誰都不清楚。萬一這波“降價潮”一直延續(xù)到明年,市場蛋糕都被搶走了。因此,國產車企都“坐以待斃”的可能性極低。

應對2:以攻對攻

代表車企:廣汽豐田、長安福特、東風本田、一汽馬自達

你降價,我也降價;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以攻對攻,如此應對招數估計最對老百姓胃口,除了大顯爺們氣概外,還能大幅拉低車價。原本計劃買A級車的,現(xiàn)在可考慮買B級車,或者直接一步到位買輛奔馳寶馬奧迪。

點評:以攻對攻的缺點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通過降價拉動了銷量,維持了人氣,但新車利潤幾乎為零,甚至虧本銷售。不過優(yōu)點同樣明顯,只要銷量上去,虧出去的錢遲早會通過維修、保養(yǎng)等渠道掙回來。實際上,已實施此策略的車企不在少數:老款馬自達6跌破13萬元,凱美瑞優(yōu)惠3萬元之余還送精品,長安福特車型全系優(yōu)惠,東風本田思鉑睿優(yōu)惠超過4萬元……當然,這僅僅只是個開頭。

應對3:各自為政

代表車企:吉利、長城、奇瑞、比亞迪

進口車“往下壓”,搶奪的是合資車企的市場份額;本土車企“往上走”,最主要競爭對手同樣是合資車企。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本土車企和進口車企還談不上朋友,更不用說是盟友,畢竟兩者之間還夾雜著大量的合資品牌。在合資品牌沒倒下之前,雙方很難有面對面的競爭。

所以,對于進口車的動作最漠不關心的莫過于吉利、長城、奇瑞等本土車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汽車前景如此美妙,沒精力也沒時間去理會跟自己無關的事情。

點評:這一策略優(yōu)點是無功無過,不偏不倚。但缺點是兩條戰(zhàn)線的攻擊缺乏統(tǒng)一性,力沒往一處使,難以給合資車企造成實質性的麻煩。當合資車企緩過氣、騰出手來時,本土車企就有點麻煩了。

記者觀察

傷其十指難斷其一指

今年,本土和進口車企的銷量極為可觀,進口車的瘋狂更是快速帶動了汽車進口數量。各車企年銷售目標里,無論是奔馳的10萬輛,寶馬的12萬輛,奧迪的20萬輛,都是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本土車企的吉利、奇瑞也是佳績連連。但必須看到,合資車企所占市場比例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一如既往地占據著最龐大的市場份額。

加快新車型投放、調整車型配置……今年以來,進口和本土品牌的發(fā)力,確實給合資品牌帶來不小壓力,但傷其十指,卻難斷其一指,因為合資品牌在中國實在太強大了。假如未來三年,進口和本土品牌能持續(xù)發(f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協(xié)調行動,那么合資車企麻煩才真的大了。

TAGS:車企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fā)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