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年產3000萬輛 業界爭議汽車產能過剩
2010年9月15日來源:本站編輯

9月4日,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對汽車企業快速擴張式發展提出了“將加劇產能過剩風險”的警告,他表示,各級地方政府對2015年汽車產業的規劃產能已經遠遠超過規劃數字,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跡象。

●發改委預警產能過剩

陳斌指出,2009年,我國實現了1364萬輛的新車銷售,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銷國,許多企業欣喜若狂,紛紛制定規模龐大的產能擴充計劃,新一輪擴產潮已經開始。調查顯示,我國主要的30家汽車企業(集團)2009年年底形成整車產能1359萬輛,2015年年底規劃產能為3124萬輛,全國有2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生產整車。“十二五”末期規劃產能已經遠遠大于市場需求。

陳斌表示,產能盲目擴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原本不生產乘用車的汽車企業也開始進入這一細分市場;二是去年自主品牌汽車的銷售不斷攀升,對產能擴張的預期度很高;三是在國家鼓勵產業重組的背景下,一些跨國公司開始在國內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四是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廣大企業研發、生產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熱情,新能源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產能急速擴大。

陳斌認為,“十二五”是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向強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保持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目前情況下,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準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車為名上傳統汽車項目,引導企業把投資用在上水平、上質量、打造企業品牌和核心競爭力上。

●業界爭議產能是否過剩

與發改委發出調控產能的信號相比,來自行業協會和有關部門的專家卻對于產能過剩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普遍的觀點認為,國內汽車的高速發展應該會沖抵產能過剩帶來的壓力,即使出現短時的銷售低潮期,企業也會迅速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及時調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認為,現在中國汽車產業基本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而且,對于消費者來說,產能過剩是好事。如果產能不足,廠家和中間商就會加價,危害消費者利益。即使真的存在產能過剩,也可以通過開拓市場解決,比如開拓中國的農村市場、海外市場。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主任徐長明也表示:“汽車行業并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首先,無論民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國有企業,都會自己根據市場進行調節。其次,現在產能利用率比較高,汽車行業正常的產能利用率為75%,我國去年汽車產能利用率在120%左右,已經是超負荷生產,而且汽車市場還在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認為,產能過剩的表現應該是市場需求不旺,企業產品庫存積壓,降價政策也帶動不了汽車銷售,而目前的汽車市場情況是產銷兩旺。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結構性概念,不能只看生產能力和可能的總供給量,更要看市場有多少需求。而由于需求是一個變量,不容易準確測定,所以產能過剩往往具有階段性、結構性的特點。

●結構性過剩之憂

據了解,目前工信部公布的產品目錄涉及近100家汽車企業,其中十余家車企的產量為零,許多車企的年產量在1萬輛以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胡信民認為,大車企產能供不應求,小企業產能空置的現狀,說明所謂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過剩,這就需要通過“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

結構性產能過剩的背后,一方面是車企之間實力差距的顯現,另一方面也有地方政府對汽車產業發展盲目支持的推波助瀾。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能讓汽車企業項目落戶,經常打出土地免費、稅收減免、擔保貸款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盲目建廠,但對企業的后續發展能力并不關心,這就使得一些市場競爭能力并不突出的汽車企業‘擴張動作’頻頻上演,但由于企業的產品質量不高、市場需求有限,所以新建的汽車工廠幾年之后就出現了產能閑置的狀況。

事實上,從今年的情況看,產能過剩已經出現苗頭,特別是一些自主品牌企業。從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看,多數自主品牌車企沒有完成半年目標,有的甚至相差很多。7月,比亞迪宣布將年度銷量目標從80萬輛調低至60萬輛,成為第一家調低銷量目標的車企。業內人士認為,包括奇瑞在內的自主品牌車企,有可能會步比亞迪后塵調低銷量目標。

專家表示,即便消費需求能消化這么多產能,但年銷3000萬輛以上的規模也嚴重超越了目前中國社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目前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堵車問題已經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另一方面,在電動車大規模產業化之前,石油問題也是個很難突破的瓶頸。對于汽車產業的發展來說,未雨綢繆,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

TAGS:汽車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