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駕駛員都知道,開車前先原地怠速熱車,對汽車的保養有好處,道理嘛就像運動員比賽前先熱身一樣。但最近網友“似水流年@”卻很困" />
老駕駛員都知道,開車前先原地怠速熱車,對汽車的保養有好處,道理嘛就像運動員比賽前先熱身一樣。但最近網友“似水流年@”卻很困惑:“我爸是20年的老駕駛員了,我看他是熱車的。但樓里幾個帖子都說不用熱車,我也就好幾次沒有熱車了。這個問題我問了很多人,聽到了很多種說法。到底要不要熱車啊?”
夏天自己都熱死了,還要熱車?
“似水流年”說得沒錯,要不要熱車,熱車的時間、溫度、轉速,論壇里各種說法都有。就拿這會兒來說吧,冬天出發前讓愛車先暖身,大伙都明白,那么夏天要不要熱車呢?一種意見是:一年四季都要熱,至少先熱車15秒,再慢行滑出。不僅要熱,而且要等水溫表到達正常后才能開空調。另一種意見截然相反,認為無論什么季節都沒必要熱車。有個網友還很幽默:“一上車自己就先熱死了,還要熱車?先冷車都來不及。”另一位也說:“夏天好像不用熱車的吧,而且怠速時間長了還會積炭。”
有個叫“毛胖胖”的網友還發表了一通激烈觀點:“我一直以來不管氣溫如何,開啟后6-7秒(用以潤滑機件)即走。不就一車嘛,歐美國家人手一輛,一普通民用機械而已,遠沒有通用機械(比如車床)來得精密!”“毛胖胖”認為,熱車的重要性被夸大了,說到底,這是廠家、修理廠與我們老百姓對汽車養護知識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油用好一點,保養及時點,不要過分在意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放開手腳開車!”這類偏激說法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網友。
要熱車,但不必原地怠速
“cvn72”回答得比較專業:“化油器車才熱,電噴車移出小區這點時間足夠熱機了。”是不是這樣呢?我討教了杭州駿寶行4S店的專業維護人員楊先生。他的觀點是:不論冬夏,對長時間停放的車啟動后還是要有個預熱過程,特別對還沒有出磨合期的新車,更不可忽視熱車環節。不過,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改進,熱車這個過程已經相當簡略。
“化油器車的燃油霧化差,容易熄火,所以需要在原地怠速熱車。但目前大多數都是電噴車了,技術有很大改進,熱車不需要在原地等上幾分鐘,只需點火等待30秒左右,低擋低速走一小段路,比如緩慢滑行出小區。讓變速器、差速器、輪芯軸承各部位都能得到潤滑,水溫表也開始動了,就可正常行駛。”
浙江中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汽車技師華勝高也持同樣說法。除了化油器的車,大多數汽車原地怠速熱車確實沒有必要,既耗油又費時還不環保。“一發動引擎后就立刻上路,只要不猛踩油門飆車,保持低速運轉,其效果是和怠速運轉相同的。”
熱車最大好處是避免了冷機磨損
有項數據表明,大約有90%以上的磨損都發生在啟動的瞬間。冷機開車磨損更大,真正的愛車之道首先要學會保護馬達。所以,把“熱車”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可取。
理由一:隔夜發動引擎時,引擎的上半部處于缺乏潤滑的狀態。這就需要熱車,大約發動后30秒左右,機油才會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
網友例證“全部全部”:不用原地熱車,冬天也是,只需要在水溫正常之前,控制發動機轉速和溫柔地踩油門。
理由三:變速箱齒輪油在冷車時都流到變速箱下半部。只有當行車時才會因齒輪的運轉而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潤滑上半部。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車子在冷車時換擋生澀的原因。其解決之道是低速行駛熱車。
網友例證“我是孫二娘”:我是要熱車的,不然的話,車子啟動很不舒服的,好像卡著的感覺。
熱車經驗注意以下四點
1.怠速熱車并非時間越長越好。長時間熱車,發動機做無用功,浪費燃料而且不利于環保。一般來說,夏天熱車時間短一點,1-2分鐘即可。冬天由于氣溫低,引擎底部的機油粘稠度就比較高,熱車時間需要長一點,一般3-5分鐘。簡單的判斷就是看轉速表指針轉到1000轉以內,水溫表開始動了就可以正常行駛。
2.切忌怠速空轉時猛踩油門。最好在行車最初2-4公里,以40碼左右的時速平穩前進。否則會令引擎快速磨損,嚴重損壞引擎的機件。
3.小排量熱車一定要徹底,比如3缸或4缸的排量。因為排量小意味著功率小、負載大,一下子冷車跑起來,機器可受不了。反之,排量大或稍大的車,基本上有溫度就能走了。
4.地下停車場熱車,千萬不能有一點水溫就走。因為從地下車庫出來,基本上都要上一個較陡的斜坡,這時發動機還未達到正常工作的溫度,硬著頭皮上只能讓車子磨損更大。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