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壤市郊綠樹如蓋的兄弟山地區,有一片占地100萬平方米、建筑典雅別致的影視劇攝制基地———朝鮮藝術電影制片廠,人稱“平壤電影城”" />
在平壤市郊綠樹如蓋的兄弟山地區,有一片占地100萬平方米、建筑典雅別致的影視劇攝制基地———朝鮮藝術電影制片廠,人稱“平壤電影城”。朝鮮歷史上許多著名的電影,都是在這里拍攝完成的。近日,在朝鮮《勞動新聞》外事部的安排下,《環球時報》記者走進這座創下多個朝鮮歷史之最的影視基地一睹為快。
平壤電影城距平壤市中心大約25分鐘的車程。該影視城隸屬于朝鮮國家電影委員會,具體的拍攝工作則由電影攝影街管理委員會來負責。朝鮮已故主席金日成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對影視文化非常重視,從朝鮮解放后就開始指導建立影視基地。這座影視基地于1982年正式完工,而實際上從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就已經開始接拍影片。在建設該基地時,全朝鮮的人力物力都被動員起來,金日成曾親自視察該基地22次,金正日則視察過591次。
這座影視基地包括攝影外景地、劇本創作大廈、音視頻合成樓、導演樓等眾多組成部分。由于占地面積大,記者需要乘車在其中穿梭游覽。即便如此,還是沒有將電影城全部逛完。
在制片廠干部孫哲國的帶領下,《環球時報》記者首先走進一座介紹朝鮮建國初期電影拍攝過程的史跡館。這個館內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物品,其中包括金正日總書記使用過的攝影機,以及他對攝影工作的具體指示。走出史跡館,我們便進入影視基地的主要建筑區。這片建筑群分為朝鮮街、中國街、日本街等幾個重點部分。在建筑群的入口處,首先看到的是“朝鮮街”。這條街道兩邊的建筑多為木質結構,既有大氣的高堂樓閣,也有小家碧玉的私人宅院,還有抗日時期的崗樓和游擊隊營地。從遠處眺望,一座座飛檐翹首的高頂木屋像展翅的大鳥坐落在微微凸起的土坡上。各式樓宇鱗次櫛比,構成或古代、或近代的朝鮮街景。為了形成仿舊的視覺效果,設計者還特意給一些建筑刷上灰暗的涂料,看上去頗像藏著故事的老宅子。據孫哲國介紹,攝影街的建筑都是固定的,不過為了配合拍攝要求,可以隨時更換建筑上的招牌。
在“朝鮮街”拍攝的著名電影非常多,代表作有《平壤旋風》,以及講述朝鮮版“羅賓漢”故事的《洪吉童》等。《平壤旋風》是2006年最流行的朝鮮電影,表現的是平壤人民保護本國武功秘籍的故事。不過此武功秘籍并非中國武俠小說里的“秘籍”,而是類似中國古代步兵的訓練操典。除了電影之外,朝鮮許多電視劇也以這條街為外景地,比如大型電視連續劇《民族和命運》、《獵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攝影基地里還有一個“韓國街”,記者望見其內部有舊時奢華的地主宅院,也有破落陳舊的韓國貧民板房,看來是為滿足不同拍攝要求而建。記者在參觀途中,正巧遇上一個攝制組在拍攝朝鮮古裝電視劇,旁邊有不少朝鮮本國游客在興致勃勃地圍觀。孫哲國告訴記者,電影城每天平均接待1500多名朝鮮游客。人們參觀的時候常會發出驚嘆,為朝鮮有這樣大規模的攝影基地而感到自豪。
朝鮮人為之驕傲
平壤電影城是目前該國最大的影視基地,朝鮮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該基地的發展,有計劃進一步擴大影視城的面積,引進更多、更先進的設備。目前,影視城里的每條攝影街都有專門的管理員,他們負責建筑的清掃和日常維護,也會應拍攝需要對建筑進行翻修。電影城目前每年拍攝20多部影片,短篇電影則有一兩部。這些年來,這個朝鮮電影的搖籃還培養出80多名“功勛級”的影視人才。
雖然該基地對朝鮮本國人開放,但是由于離市中心有些遠,相對于其地位和規模而言,游客人數還是比較有限。陪同記者參觀的朝鮮《勞動新聞》外事部人員也是第一次來到這里。在聽完孫哲國的介紹后,他十分驚訝于這里竟然就是很多著名影視劇的誕生地,并且站在電視劇《民族和命運》的取景地前久久回味,不愿離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