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9月2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部分市場機構所做的關于成品油調價的計算公式,是根據發" />
[導讀]9月2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部分市場機構所做的關于成品油調價的計算公式,是根據發改委定價機制模擬出來的模型,其數據并不能代表真實情況,這種測算方法是不準確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再度回應成品油調價呼聲。
自6月1日起,國內汽柴油價格調整以來,時隔三個月國內價格沒有調整。根據卓創資訊、東方油氣網、金銀島網交所等多家機構測算,7月22日至28日這一段時間,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已連續4個工作日低于-4%,但發改委卻始終沒有做出調價決定。
在降價壓力加大之時,市場人士認為,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已經“形同虛設”。
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官員回應本報記者:“國家發改委已經完成對定價機制的評估,定價機制的細節將做出調整。”
調整的基礎是去年5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其規定:當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改委價格司即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
而在市場對于調價的呼聲居高不下時,發改委在二次回應中則將矛頭指向社會機構。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秀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亦稱,機構對于油價調整的測算公式與國家發改委不同。“發改委之所以沒有調價,是沒有達到‘4%+22天’的調價條件。”
但市場機構質疑,發改委掌握國內油價的主動權,調價條件充不充分,還是由發改委自己說了算。
“機構油價預測方法參照辦法制定,一些數據的取值可能與發改委有所區別。”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鐘健說。
鐘健表示,2009年由于國際油價變化幅度比較大,三地原油22天移動平均價格變化遠遠超過4%,一段時間甚至達到10%以上,發改委每次調價時間節點與機構預測吻合。
然而,“今年估計油價波動不大,油價平均價格變化常常在4%的臨界點,因而市場調價的預期比較強烈,卻不見發改委調價。”
董秀成說,機構與發改委計算結果之所以有偏差,另一個原因在于,國家發改委并沒有在計價公式中將所有的參數都公布。例如,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參考的國際市場原油到底是哪三種?22天的計價周期起始點是哪天?正常加工利潤率是多少?計價期滿后是與哪一天或是哪一個階段的相比得出的變化率?平均加工成本、適當利潤到底是多少?等等。
“有時市場預測與實際調價時間有時間差,是因為國家需要考慮各個層面的因素,總體與預測時間相差不大。我們希望國家能夠為公眾提供一個較為透明的價格機制,以避免社會機構和市場的猜測。”鐘健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