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產Leaf(聆風)、雪佛蘭Volt(沃藍達)等國際巨頭的電動車,都將殺入國內車市。
2011年,日產Leaf(聆風)、雪佛蘭Volt(沃藍達)等國際巨頭的電動車,都將殺入國內車市。
內訌現狀所導致的結果,很有可能如傳統車市,仍由國際車企把控。必定目前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技術成熟度,自主車企都遠不如國際車企。
《第一財經日報》曾對國內17家主流自主車企的新能源車做了統計,累計投入57.2億,每家平均投入3億。而雪佛蘭Volt的研發成本就高達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5億元。也就是說,通用一款車的研發投入,就快要達到國內17家主流企業的投入總和。
研發的差距,自然決定了技術的差距。
如作為一款100%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日產Leaf,在半個小時內就能充電80%。同時,由于采用層疊式緊湊型鋰離子電池驅動,在完全充電的情況下,日產聆風可以實現160公里以上的巡航里程,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駕乘者的日常駕駛需求。與形似的TIIDA相比,Leaf的最大功率相同,不過最大扭矩則高出127Nm。
日產Leaf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國內自主車企的技術水平根本難以與其匹敵,以至于在參加近期日產Leaf試乘試駕的廣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萬慶良都這樣贊譽:“Leaf有很強的操控性,開起來也十分平穩,在車內幾乎聽不到發動機的噪聲,最難得的是電動車沒有任何的尾氣污染,十分環保。”
無論是研發,還是技術,國際車企都已處于領先位置。
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拉幫結派,搞聯盟,以抗衡國際車企。但在老一輩評論員程遠老師看來,我們的聯盟就像一群烏合之眾:“總觀世界汽車業的歷史,所有新技術的取得,沒有哪一項技術的突破,是由幾家企業聯合做成功的。只要是真正的企業,彼此總是會保守機密,窺探對方,以求自己獨家的先期突破。”
難道自主車企就沒趕超的希望嗎?筆者并不這樣認為,但如果我們僅僅是借助電動車項目,妄圖圈占更多的財政資源等,以至于弄虛作假、中飽私囊,那我們真的沒有任何希望了。
研發可以有差距,技術可以有差距,必定家底有限。但自主車企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堅持不懈的精神,絕對不能有絲毫差距。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