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參加了上海汽車(600104.SH)關于新能源汽車開發的講座,按照《美國汽車新聞》中國執行主編楊堅去年對上海汽車的評價:這家企業是最值得國內同行學習的。當時,楊堅的觀點是建立在榮威品牌"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國內電池供應商不靠譜,新能源怎能靠譜!
2010年10月14日來源:本站編輯

  上午,參加了上海汽車(600104.SH)關于新能源汽車開發的講座,按照《美國汽車新聞》中國執行主編楊堅去年對上海汽車的評價:這家企業是最值得國內同行學習的。當時,楊堅的觀點是建立在榮威品牌和外國合資品牌迎面對打的基礎上。

  主要是榮威550開辟出一個自主品牌想都未想過的價位,從銷量看絕對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

  而今天,上汽新能源開發計劃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靠譜。幾位負責新能源汽車開發的老總十分務實。還有機會開了馬上就要下線的榮威750輕混版,以及2012年后會陸續上市的榮威350電動車、上海牌燃料電池車。

  其中,榮威750輕度混合版本今年年底上市,位于儀征的生產線正在進行最后的生產調整,會做一個小改款。從內飾來看,精細程度也較以往的榮威750有著較大的改觀。發動機的調教十分平順,增加了電池模塊后,我個人覺得聲音很輕巧。

  輕混版的榮威750省油20%,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軍告訴我,實現20%的節油效果,其實主要的貢獻倒不是電池,而是電控單元。我們在上汽采訪時,正好有工信部的官員來評審這款車。

  國內做新能源汽車,說來說去都是一個電池的概念,用什么正極材料,能儲備多少能量,能充放電多少次等等。不過,另外兩塊電控和電機卻正是國內技術欠缺的地方。在去年12月,上海汽車總裁陳虹給記者們做新能源產業情況講座時,就曾經表示過擔憂。

  電池的確能吸引資本市場的眼球,一臺電動車30%甚至一半的價格是用來購買電池,這讓電池產業成為新能源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不過,電動車是一個系統工程,駕駛的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一個都不能少,在這種情況下單純拿電池說事就是忽悠。

  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軍博士今天介紹說,很多技術他們在國內找供應商,但是“供應商根本不存在。”

  “絕大部分新能源題材的公司,拿他們的東西來,要么是離我們的標準還差很遠,要么符合的我們標準,但關鍵零部件要問國外采購,量上不去。”上海汽車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干頻今天介紹說,在這一背景下,其實很難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

  干頻表示,這就是為什么工信部的目錄上已經有幾十臺新能源車了,但現實生活中,大家卻買不到,“不要說你買不到,我們找渠道想買回來研究也買不到。”

  聯系到今年來大炒鋰電概念股的情況,這場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資本盛宴中,很多關于10年、20年后發展預期的投資,雖然彰顯資本逐利的本色,卻按壓不住四處泛濫的泡沫。

  就以剛剛被巴菲特鼓勁的比亞迪為例,這家公司原先與上汽簽有協議,為其試驗樣車提供電池,結果在送交第一批樣品不能達標后,比亞迪把產品帶回進行改造,這一改造就再也沒有回音。上汽的人表示,合同還在,事情似乎是不了了之了。

  比亞迪尚且如此,更多不如比亞迪的廠商不知道面對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產業化的遠景,該如何自處。

  上海汽車目前的電池合作伙伴選定了美國A123公司,其掌握納米級的磷酸鐵鋰技術。而在國內,它也選擇了兩家供應商,萬向錢潮和中信國安旗下的盟固利。

  電控領域,外方合作伙伴包括博世和德爾福,中方則是華域汽車(上汽自己的控股子公司)。尤其是與A123的合作,上汽自己將可以全權使用合資公司的所有知識產權,這是很了不起的談判成果。

  朱軍博士領導的捷能公司,現在研發團隊是60人,很多人都面臨著被挖走的危險。“PSA剛剛在上海建立了汽車研發中心,要搞300人的團隊,我現在天天就擔心自己的人被挖走。”
 
 
 
TAGS:新能源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