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接替S70車系,第一代S60車系的問世,擔任起瑞典Volvo品牌在中型房車級距的代表身份。彼時,第一代S60追隨老大哥S80的腳步,將圓潤線條徹底帶進Vol" />
經過9年漫長的產品生命周期,2008年底特律車展上,Volvo以平地一聲雷的氣勢,讓全新S60 Concept概念車,完全翻轉S60車系的設計軸線。前衛、大膽而又創新的線條風格,也在2010年初的日內瓦車展上,完整傳遞至全新第二代S60之上。
這款被原廠寄予厚望的全新中型房車級距作品,今年第二季已展開在歐陸市場的販賣作業;臺灣總代理Volvo Cars Taiwan也計劃在今年底,將新一代S60車系導入臺灣地區進行預售。在此之前,為了讓臺灣地區消費者及早了解新一代S60的產品魅力,Volvo Cars Taiwan特別在9月份邀集臺灣媒體,遠赴意大利北部的著名觀光城鎮Verona,與新一代S60展開近距離的接觸體驗。而U-CAR首篇帶來的試駕報導,則將把重心擺在新一代S60在設計上的創新革命,以及車室座艙的實際體驗上。
事實上,此次負笈意大利Verona的試駕活動,乃Volvo原廠針對新一代S60的旅行車衍生版本-V60,所特別規劃舉行的?紤]到臺灣媒體尚未與新一代S60實際接觸,Volvo Cars Taiwan特別情商原廠在V60國際試駕活動中,同步安排S60車系供臺灣媒體體驗;因此本次試駕報導中,網友便可就S60和V60兩款全新車款一同領略并欣賞,一窺兩款新世代作品的獨特之處。
盡管讀者無法與筆者一般幸運,親炙意大利Verona與新一代S60/V60親密接觸;然而將時間拉回2009、2010年交接之際,2010年臺北國際新車大展上,Volvo Cars Taiwan便曾將S60 Concept概念車商借展出,讓臺灣地區車迷跟上Volvo品牌的設計革新腳步。讀者若回想當時S60 Concept概念車的外觀造型,那么即刻大致領略,筆者眼前兩款新一代S60/V60的造型美學。
自車頭望去,量產版S60可謂完整移植S60 Concept概念車的設計精髓:承接自XC60以降的Volvo設計語匯,大膽、無畏的線條運用,已徹底將方正直角逐出Volvo車款之上。鍍鉻六邊形水箱護罩已是Volvo家族共通的辨飾元素,內嵌的Volvo廠徽亦刻意予以放大,加深品牌的注目程度。
[分頁] V60彷佛是同廠XC60的翻版沿著水箱護罩兩側,見于XC60的DNA Lamp日間行車燈,同樣成為全新S60的耀眼焦點。運用LED照明組件,即使在一般日照白天下,DNA Lamp仍可提供明亮搶眼的安全警示性。包角式設計的頭燈模塊,雖不若S60 Concept概念車那般前衛延伸,然而銳利、圓潤兼具的線條運用,也為全新S60雕砌出炯炯有神的樣貌神態。
飽滿起伏的保桿設計,同為全新S60加深了動感意象。由車頭正視之,自A柱向前端延展,兩道線條匯聚至DNA Lamp處,再向下往左右兩側岔開,形成宛如「X」字樣般的視覺效果;此一設計,也讓保桿平添豐富鮮明的肌理線條。
在車壇四門轎跑風氣盛行之下,全新S60/V60的車側翦影,也加入這股濃濃的轎跑風格。當初S60 Concept概念車之上,原廠開宗明義即揭橥四門轎跑的概念打造,創造出極其流線的身影。而同樣的筆法,也完整傳遞至量產版本的S60/V60身上。
盡管身形不若S60 Concept概念車那般低扁,然而自全新S60的車側觀察,仍可嗅出四門轎跑的味道:在S60身上已幾難找到一塊平直的車頂鈑件,A柱與C柱似已連成一氣,劃出一道圓滑流線的美妙曲線;C柱至車尾則與尾廂巧妙融合,創造出短促緊致的線條收尾。此外,見于S60 Concept概念車的鈑件折線設計,也悉數保留在量產版S60之上:自頭燈拉出的一道腰線,以波浪般的線條向車尾逐漸攀升,為S60營造出向前沖刺的動感態勢;而自車門下緣,另一道鈑件折線也再次加重S60車側的光影變化。
場景轉換至全新V60之上,設計團隊師法轎跑的筆觸在此則愈趨明顯。在旅行車的基礎身段下,利用窗框設計上小施魔法,刻意向后壓縮的線條讓廂型車尾不再顯得累贅,反而更富有轎跑般的利落身段;嵌入D柱的垂直尾燈 組,自車側視之,亦展現勁道十足的線條轉折,讓旅行車款不再拘泥于方正框架。
全新S60的車尾設計,斗大的「Volvo」字樣銘牌已成為Volvo家族的共通特色,旨在加強Volvo品牌的辨識效果。其余元素,則遵循S60 Concept概念車的基準,倒L形尾燈組再次強調曲線在全新S60車款上的重要性;飽滿的后保桿造型,也呈現出U字形的巨大弧線。所試的旗艦T6車型,更以小鴨尾及左右雙出尾管的手法,對性能意象予以著墨。
自V60身上,則彷佛看到同廠XC60的翻版。如出一轍的垂直尾燈設計,以耀眼的兩道光束作為主要的警示和辨識效果;后擋風玻璃與牌照框所共構的六角造型,也頗有呼應C30車尾設計的細膩巧思。
[分頁] 內飾始自XC60的新一代設計筆調環視全新S60與V60,始自XC60的新一代設計筆調,已完整傳承Volvo的最新作品之上。更加靈活自如的線條運用,跳脫窠臼的鈑件雕琢,S60/V60再次為Volvo品牌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容貌。結束外觀的檢視,接下來筆者將帶領讀者探索S60/V60在座艙設計上的改變。
拉開車門,Volvo欲藉由全新S60/V60傳達的年輕動感精神,在座艙中同樣表露無遺。原廠所提供的S60試乘車款,內裝采用黑色基調塑料,搭配搶眼度百分百的古銅色皮革,十足對應外觀所披上的Vibrant Cooper躍動銅烤漆用色。中控臺部份,發絲刷紋的鋁合金飾板則成為主要的視覺重心。此外,霧面金屬飾條亦大量用于方向盤、車門把手、中控臺和空調出風口等處,討好年輕客層的意圖顯而易見。
跟隨大改款工程的腳步,全新S60/V60的中控臺設計,從善如流的導入Volvo品牌經典的薄型化中控臺。富涵斯堪地那維亞極簡哲學的薄型化中控臺模塊,除了展現北歐設計的獨到美學外,也為前座乘員保留額外的置物空間,可供個人隨身小物隱蔽收納。
雖然同為薄型化中控臺設計,然而全新S60/V60的中控布局,仍可明顯察覺與現行Volvo家族的異同。駕駛導向的設計思維,在全新S60/V60車內愈趨濃厚。除了薄型化中控臺微微左傾外,中央空調出風口也首次出現不對稱設計,將中控臺正中央的位置保留給7吋全彩屏幕。與儀表板水平的位置安排,讓駕駛閱讀上也更為迅速和安全許多。
全新S60/V60中控臺維持四組旋鈕與按鍵組的操作界面,不過細部安排上則又跨入另一個全新世代,設計質感精進不少。而S60/V60車載的信息娛樂系統,也為Volvo品牌樹立全新標竿。全新設計的信息娛樂系統,將導航系統、音響系統、藍牙通訊系統、車輛信息、車輛細部設定、主動安全系統等功能高度整合,并輔以全彩圖像的方式顯示與操作。在初次接觸下,全新信息娛樂系統的界面確實讓人感到新鮮,功能性也更加完整;然而較以往復雜的功能目錄,則需使用者再花一些時間方能更為上手。
利用大尺寸的全彩屏幕,駕駛在倒車操作時,能夠清楚判讀車后障礙物之距離。除了攝影鏡頭實際攝得的影像及圖像式距離雷達外,系統也內建輔助標線,可隨方向盤操舵變換行進方向;同時,在障礙物距離接近下,系統更可以色塊動畫的方式,提示駕駛注意障礙物距離,可謂相當實用易懂的輔助配備。
倒車攝影之外,S60/V60同樣貼心地為駕駛提供車頭死角的視覺輔助。在水箱護罩右側位置,原廠加裝一組攝影鏡頭,主要負責拍攝車頭兩側斜前方的死角位置。按下中控臺上的「CAM」按鍵,中央屏幕即會以左右切割的方 式,分別顯示兩端死角的影像。實際體驗下,車前鏡頭可攝得車頭近180度的左右兩側影象,特別就駕駛右前側而言,較為矮小的障礙物,或是A柱所遮蔽的視覺盲點,皆可由車前鏡頭提供視野輔助。對于一般市區駕駛,或是路邊停車等常見操作,車前鏡頭將會是十分討喜的輔助配備。
[分頁] 沃爾沃V60的空間非常多變就駕駛界面上,S60/V60主要更動在于全新設計的方向盤樣式。在年輕動感的車系定調下,設計師選以三幅式方向盤,搭配霧面金屬盤幅設計,嘗試賦予駕駛倍具性能的感官刺激。在快撥按鍵的安排上,原廠也在左右兩盤幅加入全新的滾輪設計,左側滾輪乃對應主動式巡航系統和車距控制系統的前車間距調整,右側滾輪則用以操作中控臺的信息娛樂系統,讓駕駛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進行其它的功能操作。
再來談談空間上的表現。新一代S60/V60的底盤軸距為2,776mm,與前代S60相較,軸距長度增加了61mm。實際乘入前座,一如過往乘坐的經驗,Volvo車款的座椅設計上并非特別強調軀體兩側的包覆性,而是講求人因工學和舒適性,以降低長途乘坐的疲勞感為首要考慮。座墊填充材質則算適中,不會顯得過度柔軟而失去支撐性。
換乘入后座。依照原廠所示數據,新一代S60的膝部空間,以較前代車型成長30mm。以約莫180公分的成人,乘坐于前駕駛座,177公分身高的乘客在后座仍可保有大約一個拳頭寬的膝部空間,足以舒展腿部來消弭長途乘坐時的疲憊。就頭部空間方面,盡管D柱線條下修明顯,不過后座乘客還不致于感受過多的頭部壓迫感。
就V60的部份,行李廂置納空間的機能性,相信會是消費者主要關注的焦點所在。掀起尾門,V60的行李廂開口最寬可達到1,095mm,距地高度則為658mm,對男性成人而言,行李或物件的置放并不顯得過于吃力。行李廂底板采用平整設計,并具備上下兩層的夾層托盤,提供更具隱蔽性的收納保全機能。在后座椅背未傾倒的情況下,V60備有430公升的行李廂裝載空間。
欲擴大行李廂的裝載機能,V60椅背采用了40/20/40比例的分離傾倒設計。在寒帶地區欲載放雪蹺或雪板等長條狀物品時,車主可單獨傾倒中央椅背,即可創造出1,749mm的空間長度,并保留四座的乘載機能。將后座椅背完全打平后,V60的行李廂裝載容積更可擴大至1,241公升之譜,創造出寬廣且平整的實用空間。
相較于V60的多變空間機能,S60的行李廂設計則以因應日常生活需求為主。一般情況下,S60的基礎行李廂空間為380公升;利用行李廂內頂側的把手設計,S60后座仍可作60/40比例分離的傾倒操作,略為擴充行李裝載的能力。
經過里外一輪的仔細欣賞與檢視,相信讀者已和筆者一樣,對于全新Volvo S60/V60有了基礎的認識。旁人乍見全新S60/V60的瞬間,即能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動感無比的外觀線條,成功重新詮釋Volvo品牌的造型基調,也讓全新S60/V60足以滲入喜好性能操駕的年輕族群,吸引過往Volvo較少接觸到的消費客層。愈富成熟的座艙設計,也讓品牌一貫的斯堪地那維亞極簡風格再度升華,展現獨步車壇的美學風華。
再體驗過全新Volvo S60/V60的設計與乘用層面后,下一篇試車報告,筆者將就全新S60/V60的動態操駕表現,以及Volvo首創的Pedestrian Detection行人偵測預警撞擊功能,帶來更深入的體驗報導。藉時讀者將能更加理解,Volvo就主動安全防護上的再次精進,以及在操控性能領域上所從未體現的全新面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