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錢”途: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草案稱,未來10年政府財政投入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 從2011年到2015年,國家電網計劃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4000座,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站將達10000座。截至今年底,充電站主設備總投資規模將達3億元,未來5年投資140億元,2016年到2020年間再投資180億元,到2020年充電站主設備總投資將達320億元。
● 國內車企發布新能源汽車投資規劃,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
● 地方政府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投資規模均不低于十億元。
到底有多少錢會流向新能源汽車?
11月25日,由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下稱“環保規劃”)已通過國務院批準,涉及具體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還在研究中。據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比過去五年增加一倍以上,超過3萬億元。
作為框架式規劃,環保規劃是“十二五”時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一!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攉@悉,伴著這個框架性規劃的獲批,醞釀已久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近日將正式出臺,根據已曝光的這一規劃草案內容,未來10年政府財政投入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政策上的投入往往只是個數字,它將撬動地方政府、企業、資本市場等更多的資金。”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認為,“如此龐大的規劃下,新能源汽車未來5~10年的產業投入規?赡軐⑦_數千億元。”
新能源汽車前途如何,這至今是個沒有答案的復雜命題。但眼下伴隨著已出或將出的相關政策,數千億甚至更多資金已開始蓄勢。也許在新能源汽車真正實現產業化之前,可以給這個行業的“錢”途先算算賬。
電網開閘
對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被視為重點發展方向的電動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缺失一向備受詬病。而由于投入大,收益模式不確定,基礎設施相關公司始終抱緊資金審慎觀望。不過,眼下他們已不再猶豫,未來5年,國內電動汽車用充電設施建設規模將超百億元,以國家電網為代表的能源企業將主導這一巨額投資。
11月25日,一份國家電網公司推進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的規劃曝光。根據這份規劃,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在有營業區的27家網省公司全面推進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從2011年到2015年,國家電網計劃建設的電動汽車充電站規模達到4000座,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站將達到10000座。
其中,涉及的資金量巨大。截至今年底,充電站主設備總投資規模將達到3億元,未來5年投資140億元,2016年到2020年間再投資180億元,到2020年充電站主設備總投資將達到320億元。
這還僅是國家電網一家公司的投資規劃。充電及更換電池所需的基礎設施是發展電動汽車的先決條件。由于看到充電站建設在未來給企業帶來的市場機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中海油等能源企業已正式宣布進入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領域。有業內專家預測,目前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鑒于各地政府和企業的熱情非常高漲,基礎設施投入總體規?赡芙咏|元。
國家電網公司決定開閘的背后,與政策的“給力”相關。11月10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公布《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等三項系列推薦性國家標準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意味著電動車充電接口有望統一。
此前,中國尚無統一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主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的國家電網公司與南方電網公司都采取了各自的標準,各地政府也都分別出臺了不同的充電站地方標準,各地建設的充電站接口不統一。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將改變這種局面。工信部相關人士透露,未來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分工上,國家能源局將主要負責充電設施的布局、選址和建設規模,工信部將主要負責統一充電設備標準和充電接口標準,改變過去散亂的局面。
同時,環保規劃中提及,節能環保企業今后將有望獲得更多稅收優惠。更多業內專家認為,在相關政策鼓勵下,一旦充電設備和充電結構等有了統一標準,將加速充電站的普及與推廣。
千億規劃將出
另一項可能在更大范圍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的政策,是近期將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其草案內容顯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要達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
在這樣的目標索引下,上述草案內容建議,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間,中央財政投入1000億元巨資。其中,500億元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促進公共平臺等聯合開發機制;300億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200億元用于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
草案內容中還建議,未來10年,政府在稅收政策給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以很大優惠。比如,免征純電動汽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普通混合動力汽車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整車企業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將享受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
在如此給力的政策預期下,國內各車企早已紛紛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投資規劃,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各地方政府的新能源產業基地等也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投資規模均不低于10億元。
另外,參與上述規劃制定的有關業內人士證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最終版本刪掉了有關中方必須控股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合資公司的內容,此前的規劃草案中,為避免傳統汽車領域關鍵技術空心化的老路,曾規定“新建車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整車控制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合資企業需具有自主研究能力和知識產權,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1%”。
這樣一來,一方面政策加大了跨國公司向中國技術轉讓的吸引力,同時也可能令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投入加大。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微博)認為,在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引力”下,更多的跨國資本也將在未來流向中國。
業外資本蓄勢
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在國內越來越受追捧的同時,不僅業內整車、零部件企業轉向新能源投資,越來越多的業外資本,尤其是資本市場,也瞄準這一領域。
清華大學汽車系教授陳全世透露,最近兩年,他明顯感覺到外界對電動車的熱情。時常有些想投資國內電動車領域的業外人士找到他,希望介紹合適的投資對象。這些人中有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也有財大氣粗的房地產商。
曹鶴也透露,最近兩年經常有類似業外人士跟他咨詢新能源尤其是電動車投資。“這些業外人士不愁資金,愁項目。”今年早些時候已發布了電動車的深圳陸地方舟公司執行總裁劉礎瑞就曾透露,他們公司之前已吸引到第一批投資基金,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募資。
多位與地方政府洽談過新能源汽車項目的企業也透露:“凡和我們接觸過的地方政府都對新能源汽車項目格外重視,一方面新能源是國家鼓勵的方向,另一方面投資規模相對較大的汽車業成了地方政府的支柱性產業。兩者結合,地方政府不僅承諾在土地、稅收上給予優惠,甚至答應幫助牽線風險投資基金。”
事實上,到底有多少錢會流向新能源汽車目前還無法完全統計,從各方反應來看,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潮會一浪接著一浪。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策給力,各方積極響應,但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仍然只能算是一個不確定性的產業,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關重重。也正因如此,在這些投資主體中,有人或能抓住良機,有人或許成為“炮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