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為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表現津津樂道。中汽協統計顯示,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3.11萬輛,同比增長3.4倍。業內分析,如此火爆的景象與國家政策扶持分不開。記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機制將從2017年開始實施,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如何發展?
1、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汽協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3.1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24.75萬輛,同比增長4.5倍;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8.36萬輛,同比增長1.8倍。2009年到2015年中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49.7萬輛,在全球新能源占比超過30%,其中2015年產量超過37萬輛。而此前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美國的全年銷量約為18萬輛。若按銷量計算,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全球新能源車企老大的地位也已易主,比亞迪以6.17萬輛的年銷量,超越日產和特斯拉,成為新科狀元。
回顧2015年,我們不難發現,除了人們的購車觀念有所改變外,國家出臺了諸多如免購置稅、限購城市搖號指標增多等利好政策因素刺激,也驅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向好。據了解,2015年有近3/4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集中在實行限行、限購政策的城市。有補貼、不限行、不限購是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2、群雄逐鹿新能源車市場
在政策的推動下,各個企業生產新能源車的熱情也非常高漲。除前面所說的比亞迪外,上汽、吉利和長安等企業表現也十分惹眼。
上汽集團從11月底在廣州車展推出“中國首款新能源中高級轎車”榮威e950后,已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從A00級車到B+級車、從純電動到插電式混合動力再到燃料電池車全覆蓋汽車企業。2015年3月份,長安了發布“2025新能源發展戰略”,未來幾年長安將投產34款新能源車。在2015年的廣州車展上,吉利汽車也公布了“藍色吉利行動”的新能源發展戰略,宣告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到總銷量的90%。此外,2016年伊始已有多家車企發布了最新的新能源戰略。
業內人士分析,伴隨2016年國務院禁止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購政策,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或許能夠拉動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加之電動車充電國家新標準的完善和落實,2016年預計新能源汽車將持續高速增長,預期銷量或將超過70萬輛。
3、新能源市場患上“補貼依賴癥”
我們都知道,補貼一直是政府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也造成了個別企業過分依賴補貼,甚至“騙補”的情況發生。1月23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長期執行補貼,企業容易患上對政府政策的依賴癥,緊盯政策設定產品,缺乏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的動力和壓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表示,一些城市不太情愿以本地的財政來補貼外地企業,不太愿意向外地企業開放本地的市場。特別是在公共交通、公共事業的市場,有的城市設定地方補貼目錄,有的要求在本市銷售必須在本地設廠,有的要求使用本地廠的電機和電動部件,有的規定充電樁只能由本地企業投資建設。
針對“騙補”,樓繼偉表示,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近日已聯合下發通知組織專項檢查,對查實的騙補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檢查和處理結果向社會公開。
4、補貼將退坡,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新動能
2015年,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文,明確2017年至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年至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退坡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補貼不是金飯碗,企業要加快向市場求發展。就目前來說,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實力、技術儲備上,整體還沒有進入國際一流行列。雖然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多達幾十個,頗有百花齊放的態勢,但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只有少數幾款車型。
從2017年開始,新能源車市場補貼即將退坡,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趁2015年余熱未盡,趁2016年補貼還在,車企當創新技術、苦練內功,不完全依靠補貼方可從容。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