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擺不定的政策
鼓勵OR限制
對于汽車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政策總在鼓勵和抑制中游移。
今年,不少地方出臺汽車振興規劃和戰略布局,提出了新的產能擴張目標,有過半數的省市把汽車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來抓,另一方面牌照拍賣、車船稅漲價、單雙號限行、路橋費上漲意味著汽車消費規模將被抑制。購置稅減征政策的實施,直接使得去年小排量汽車銷量瘋長,今年,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補貼等眾多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還在同時實施,而隨著汽車保有量激增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越來越大,被擁堵困擾的政府部門,又開始擬限制私家車發展過快。汽車政策,總是在左右彷徨。
電動車OR混合動力車
早在這個世紀初,在石油能源嚴重緊缺、節能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并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主流聲音認為,混合動力車是彼時最貼近市場的一種新能源車型,不少汽車企業加入了混合動力車的研發大潮;還有一部分企業認為,電動車才是向氫燃料電池車過渡的最佳解決方案,原因是電動車可以做到完全零排放,在電池技術方面與氫燃料電池車有共享之處,有利于為終極目標打下基礎,于是,曾經那些主攻混合動力車的企業,又增加了純電動車研發任務。
當自主、合資品牌的混合動力車爭相下線上市,讓人誤認為混合動力車將成為未來的新能源車方向時,今年上半年,對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一直被熱議,就在政策出臺之前,還有權威聲音透露,電動汽車不在補貼范圍之列,在最終出臺的《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中,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政策表明電動車才是未來新能源車的真正主流。
左右為難的廠商
擴張OR保守
有人說,2010年是進口車年,奔馳、寶馬等今年上半年的增速都超過70%,激進擴張的網絡、市場策略,正好匹配了中國豪華車消費群體崛起的速度,今年,亦步亦趨跟準了中國豪華車消費的步履。不過,有的汽車品牌卻過低估計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潛力和能量,相對穩妥和保守,要么在引進車型上過于緩慢,要么在市場推廣上采取保守路線,或者在網絡建設上一直進程較慢,因而失去了一定市場份額。激進的擴張策略一旦遇上放緩的市場容量,對于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和風險,而一旦保守了,卻可能錯過最佳的市場時機,錯失巨大的利潤和可觀的份額。不過,也有前車之鑒,有的品牌因急速擴張帶來很多不良后果。快速擴張還是穩步向前,這是個令人糾結的問題。
死撐OR放價
年中,當汽車銷量以不斷超出廠商預期的速度飆升時,南京某汽車品牌的銷售人員向記者抱怨,旗下某款熱門車型現在庫存不斷加大,若換作往年肯定要推一些讓價活動,趕緊消化一些庫存。但是廠家為了對外界保住“不降價”、“暢銷”的形象,要求經銷商不能直接降價,否則要有處罰。經銷商表示,新車前期維持了相當長時間“供不應求”狀態,市場的火爆程度也讓經銷商嘗到甜頭,他們能理解廠家死撐的策略。不過,“不買跌”的市場心態拿捏好分寸實際很難,畢竟,經銷商面對迅速壯大的庫存,十分擔心并且心虛,更愿意在淡季稍微促銷促銷,保證銷量,以穩定后續車價。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