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吉林大學合作研發的電動貨車年底就可以做出樣車,但何時能上路行駛、實現產業化,是個未知數。”東安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康寧告訴記者。目前,電池研發滯后" />
早在 2001年底,國內第一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轎車在“黑豹”問世。2002年8月,威海被列入首批全國電動汽車示范城市,黑豹電動汽車項目也被列入科技部國際合作“863”重大項目計劃和山東省科技廳 2002 年全省重大項目研究開發計劃。為扶持電動汽車產業,威海市也出臺政策,允許電動汽車掛專用牌照在威海市內行駛,并免征養路費、過路費、停車費,對電動車充電實施優惠電價等。
雖然做了很大努力,但種種原因導致電動轎車沒有走上產業化的路子,黑豹電動轎車項目也被迫下馬。電動轎車采用的是鉛酸電池,這種電池售價高、壽命短,需定時更換,養車成本超過燃油,消費者不買賬;一次充電只能行駛 100 公里,嚴重制約了活動半徑;只能在威海市內行駛,駛出威海境內,隨時有被查究的可能。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油價進一步的上漲,以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的出臺,時隔幾年,黑豹與吉林大學合作,重新啟動了電動車研發計劃。新的電動貨車摒棄了“第一代”黑豹電動車的固有技術,樣車使用了國外進口的鋰電池,為配合“電動輪”技術,還從國外進口了兩個專用電機。“由于電池和專用電機昂貴,樣車的成本價也在 30 萬以上。只有突破了電池技術,專用電機也實現國產化,將電動車的售價降到與燃油車大體相當,甚至更低,才能真正走上產業化的路子。”李康寧說。
位于文登開發區的韓資企業——喜特恩特電動車有限公司,則正在為掛牌上路等問題“頭疼”。在韓國,該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已成功上路,迅速打開了市場,并在一些允許電動車上路的歐美國家開辦了分廠。但在我國,該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只能在高爾夫球場,工廠、景區內部使用,無法上路行駛。
“電動汽車技術不過關,消費者不認可,國家肯定不會制定配套法規政策;而缺少相關的法規政策支持,一些企業開發電動車的積極性就不高——電動汽車產業化目前就是處于這種‘尷尬’狀態。”李康寧坦言。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